中国企业进口贸易持续时间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外涌现出一批学者对进出口贸易持续时间进行研究,利用K-M生存分析方法、cos或离散时间序列cloglog、logit、probit模型对其从产品、企业层面进行研究并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意义。通常,建立一段进口贸易需要搜寻成本、试探成本和培训成本,如果相关的措施能延长进口贸易持续时间,则可以减少甚至避免这些成本,从而增加企业利润。本文依据中国海关与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HS-8位产品与企业层面的匹配数据,运用生存分析方法K-M对2000-2006年中国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估计,发现总体上中国企业进口贸易的持续时间比较短暂,平均持续期只有1.8年,同时分不同关税和企业所有制进行了测算,发现低关税产品进口企业与外资企业进口关系持续时间较长。运用离散时间cloglog模型对中国39309个企业的2000-2006年的333288段贸易持续时间段影响因素估计发现,进口关税与企业所有制等进口来源国和企业特征因素均对中国进口贸易持续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并且得出的结果与K-M方法得出的结果一致。同时运用logit及probit模型对该结果进行检验发现其是稳健的。本文的结论对中国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提出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企业方面,本文详细考察了影响进口贸易持续时间的进口来源国特征因素,这使企业在选择进口供应商时可参考本文给出的结论,便于选择一段能持续稳定发展的进口贸易持续时间从而节约成本。同时文中指出中国企业进口贸易持续时间存在门槛效应,企业在增加进口时不应该盲目的增加供应商,应考虑巩固现有的进口贸易关系。政府方面,文中分析了税率和企业所有制等企业特征变量对进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笔者建议政府在制定保护性关税保护国内经济的同时应该考虑税率对进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影响,在允许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进口贸易的转换成本。同时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过程中,应在贸易自由化导向的前提下,考虑到不同进口所有制企业的差异性,延长企业进口的持续时间,保证中国进口的稳定性。
其他文献
有价值的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整体绩效提高的关键要素。但供应链信息共享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信息泄露问题的出现,其对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合作会造成严重威胁,不仅会降低供应链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所处的信息时代正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自身行为的复杂化及对于信息服务的更高的要求与期待。人类复杂的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处于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环境,标准与标准化活动已成为各国贸易的一部分,并为促进进出口国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衡量一国
随着社会、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各类建筑和基础设施的业务支持功能、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迫切需求驱动形成了以建筑为业务载体的建筑材料市场。目前,建筑材料市场的
改革开放以来,外贸收入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基本都在50%左右,外贸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国际化的进一步加剧,中国外贸出口收汇异常问题也变得越
国际货运代理是国际运输的主要组织者,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的国际货运代理业从2005年放宽行业监管后发展十分迅猛,但总体而言落后于世界同业水平。DS华南公司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就制定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对外贸易总额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对我国GDP的增长也起着举足轻
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起飞阶段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对外贸易政策既体现了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也不断强化了我国在经济起飞阶段
保持物价稳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如何避免物价的大幅波动与物价水平的决定问题息息相关。在货币数量论逐渐丧失了适用性的大环境下,本文另辟蹊径从国债发行的视角
天津作为我国主要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之一,积极推进服务外包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发展,对天津经济的总体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借鉴国内外服务外包发展较为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