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环境友好材料的理论指导下,从源头治理和仿生两个角度,采用原位合成技术对氢氧化钙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利用原位合成技术,在聚丙烯酰胺(PAM)水溶液中合成了氢氧化钙颗粒。通过扫描电镜(SEM)、傅立叶红外(FT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PAM对氢氧化钙颗粒具有一定的包覆作用,这种包覆可以延缓氢氧化钙颗粒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生成的产物颗粒可以达到纳米级。这种包覆可能存在两种环境效应:包覆后的氢氧化钙应用到塑料工业,在最终的垃圾焚烧过程中可以减少二恶英的产生;纳米氢氧化钙颗粒代替其它高耗能有毒有害改性剂,可以提高材料自身的性能。其二,在PAM水溶液中合成氢氧化钙时,改变干燥的方式和生长基底,当其在铝基底上生长,可合成出特殊树枝花状的氢氧化钙颗粒,该产物具有特殊的形貌,拓展了产物的可能应用范围。其三,模拟生物材料形成的环境和过程,制备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即根据生物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体内主要阳离子的种类,模拟生物合成条件,以PAM为有机模板原位合成了碳酸钙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采用多种表征方法考察了PAM对碳酸钙形貌的影响;研究了PAM、多种金属离子对碳酸化羟基磷灰石形貌的影响,为其进一步在塑料工业乃至仿生材料中的应用提供前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