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产业,它不仅为人们提供食物来源,为工业,尤其是轻纺工业、食品加工业提供原料来源,而且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对农业的补贴,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提供大量补贴,深化了农业转型发展,在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所以为本国农业提供大量补贴,正是因为农业的这一特殊地位。 我国农业正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一转变过程必然要求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装备与管理方式改善农业。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农业企业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农业产业竞争力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与发达国家农业经营方式相比,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相比,我国农业企业发展还很落后。多数农业企业生产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对农业机械和生物科技等新技术使用不充分,产品利润空间较小,因此农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高。同时农业企业既面临自然环境条件变化带来的风险,又面临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其经营状况不稳定。这些情况都导致了目前农业企业整体规模偏小,盈利水平不高,资金实力不强。 资金与融资能力是农业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为了扶持农业企业发展,政府向农业企业提供各类补贴资金,帮助其打破资金约束,增强其资产建设能力、管理运营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补贴资金不仅增强了农业企业财务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通过财政补贴的信息传递作用和激励作用,提升其信用等级和融资能力。 本文就2010至2015年间农业企业获取的财政补贴与其融资渠道、融资规模等情况展开讨论,选择了21家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农业企业作为样本,对其经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本文首先对财政补贴作用于企业融资的机制与路径进行了分析,提出财政补贴具有信息传递和决策激励两种作用,然后介绍了农业企业接受财政补贴与融资的现状,并重点就财政补贴与农业企业融资需求、融资能力的现实关系进行了描述。完成对现状的描述后,本文分别就财政补贴在农业企业融资信息传递和融资决策激励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实证分析。在补贴的信息传递作用方面,使用事件分析方法,选择了企业公布其接受补贴信息后的股票异常收益率为指标,衡量了外部市场主体对企业接受补贴这一事件的评价,并基于此分析了财政补贴对农业企业取得融资的影响;在补贴的决策激励作用方面,以短期债务融资增加额与长期债务融资增加额为被解释变量,使用二阶段法进行回归分析,以探究补贴对农业企业融资决策产生的影响。 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信号传递机制方面,财政补贴对企业融资能力影响有限,从补贴对象上看,政府项目专项补贴、研发创新补贴有利于企业获得融资;而经营性补贴、成本补贴则不利于企业获得融资;国有企业获得的财政补贴相对于民营企业更有利于其获得融资;从中央政府获得的补贴相对于地方政府更有利于企业获得融资。在决策激励机制方面,财政补贴资金将使企业扩大其短期债务融资规模,而对其长期债务融资规模没有显著影响。 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一系列结论,本文就优化政府对农业企业的补贴政策提出了四条建议:一是充分发挥补贴资金的融资带动作用,二是加强财政补贴的信息传递作用,三是减弱财政补贴的盈利补充作用,四是完善财政补贴的相关交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