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建筑学从业者来讲,对所关注的建筑或聚落对象的空间形态,空间氛围及围合空间的建筑形态的兴趣已常常化为一种习惯性思维,来到一个环境如找不到精彩之处难免心有不甘。实话讲,在和顺古镇内部的公共空间的确没有多少可圈可点之处,既没有水乡小镇的灵秀精致,也没有干阑吊脚的逸趣奇险,挑剔一点的建筑学者开始可能会有些失望,然而随着和顺的外围景况逐渐展开,沁入人心的自然人文景象接踵而至,我们意识到先前的视角或许尚显狭窄。和顺好似一位内含丰富的老者,想要真正了解,还需更深入地与他对话以及积极思考,更需要看待事物的多维视野。在经过一段视角转移的观察之后再回来看先前觉得有些无趣的聚落本身,才理解对于和顺来讲,环境,建筑,聚落和文化是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单独分析任何一个都无法得到准确认知,最主要的是我们逐渐感到和顺人对这种联系的有意识性。文章试图用多种理论方法对这几大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行逐层分析,通过将和顺的各种物质组成部分与精神组成部分放在理论框架中,和顺的各方面轮廓变得渐渐清晰起来,一些先前由于历史尘封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现象也逐渐浮现出来。文章希望能使用诠释学将现象学,类型学,符号学,语言学等建筑学理论打散穿插在具体分析中以期达到理论工具使用的效益最大化。甚至根据和顺本身具体情况使用不同的建筑理论应用在主题目与分标题的选用上。在引用建筑而理论的同时,为便于使一些概念做到本质清晰,文章也很重视引用一些哲学的元理论来进行阐释,如康德的一些哲学基础概念,存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其它相关理论的分析方法。和顺的一些组成要素往往被多次论述,但每次的分析视角都不同,这样就是要努力做到对问题的多维视角的观察,力争做到层层深入。经过这样多维的整体与局部的反复分析,完成诠释学所说的理论分析循环后,使和顺能显示出最大程度的还原状态供我们在新时代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