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遭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清末民初,上海的迅速崛起,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转折,由此而产生的海派,其在中国绘画史上所产生的振动,是巨大的,其影响之深远,一直延续到今天。任伯年正是“海派”的重要创始人。它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无一不精,尤以人物画称雄画坛。在人物画方面,任伯年近取任熊、任薰,远涉老莲、新罗,工写兼擅,自出机杼,同时大胆融入民间绘画,还多方面地兼收并蓄,成为传统有史以来最为突出的人物画大师。徐悲鸿将其推誉为“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他仅活了五十六岁,但却以自己独创的艺术,打破了当时专事摹古,陈陈相因的恶习,为我们留下了大量杰作。本文根基于大量确凿史料,勘对任伯年的生平及绘画基本脉络进行了分析,从任伯年人物画的基本内容、任氏人物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以及与其他画家的比较等方面,对他的人物画艺术进行了多层面的探讨。目的是,对任伯年在他人物画艺术上的创新进行研究,由此给后人提供,如何将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造型规律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当今发展中国画这一传统艺术的画家学者们,提供强有力的现实借鉴。本文借助美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社会学、思维科学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系统的、综合的分析研究任伯年的绘画艺术。从社会历史、社会背景、艺术渊源、绘画特征、同行比较等各个方面,运用分类与类比的方法进行理论及实践的研究。通过具体的绘画作品来充当论文有力的论据,并对比各名家的异同点,归纳出任伯年绘画艺术的独特特征及对后世的影响。其中,任伯年人物画风格形成的原因分析是本文论述的中心,从鉴别真伪的角度看任氏人物画与他人不同的艺术特征是本文的创新点。通过对大量资料的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任伯年是海派画坛承前启后、最为重要的代表画家之一。任伯年的艺术既遵循了前代的优秀传统,又融入了西画造型中写实的因素,开创了人物画的新面貌,概而言之,即“学古而变、取洋而化”。从这一层意义来看,可以将任伯年的人物画看作中国传统人物画向近现代人物画跨越转变的一个坐标。为此,任伯年的绘画不仅是传统的,而且又是有别于古人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