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大学生群体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孤独,孤独感逐渐成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已有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可能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孤独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通过反刍思维以及社交回避及苦恼,来着力探讨生活事件影响孤独感的具体作用机制。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与质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反刍思维量表(RR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孤独感量表(UCLA)》作为研究工具,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问卷调查方式对700余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生活事件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质性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检验两者关系的具体作用机制,深入挖掘生活事件对孤独感的具体影响。本研究结果如下:(1)大学生生活事件在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学生干部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反刍思维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在性别、年级、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孤独感在性别、学生干部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生活事件、反刍思维、社交回避及苦恼、孤独感四者之中两两之间皆存在正相关的关系。(3)大学生生活事件对反刍思维、社交回避及苦恼、孤独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反刍思维对社交回避及苦恼、孤独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交回避及苦恼对孤独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4)反刍思维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生活事件可以通过反刍思维间接影响孤独感,间接效应为0.20,占总效应的比例为62.6%;社交回避及苦恼在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孤独感之间也具有部分中介的作用,生活事件可以通过社交回避及苦恼间接影响孤独感,间接效应为0.09,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9.3%;反刍思维和社交回避及苦恼在生活事件与孤独感之间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大学生生活事件通过反刍思维和社交回避及苦恼解释了孤独感5.75%的变异量。(5)参照前人研究,本文在量化调查研究基础上,结合质性访谈进一步探究大学生生活事件、反刍思维、社交回避及苦恼对孤独感的具体作用机制。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发现:大学生生活事件对孤独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情感压抑方面和孤立无助方面。同时,生活事件会诱发个体的反刍思维,产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行为和情绪,最终引发个体孤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