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务业的发达意味着经济的进步和发达。因此,经济越是发达,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就越大。服务一般而言是不可贸易的,而服务业对外贸易的发展,通常意味着一国经济对外交往达到了一个更高层次,意味着一国经济体系中产业开放的深层次发展,意味着一国经济活动中生产、交换、消费各环节都进入了国际交往的序列。同时,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是相辅相乘的,因为贸易的实现需要外商直接投资做为载体,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也推动着服务贸易的发展。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上海就把服务业做为发展的重点,1999年起,服务业在上海GDP的比重开始超过第二产业,2000年首次超过GDP的50%。在全国的服务业发展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规模不大,内部结构不够优化等。
本文从贸易和资本国际转移两个方面考察上海服务业国际化水平。通过产业竞争力指数分析,结合计量分析,研究影响服务贸易的因素,分析服务业内部各产业的竞争力;通过文献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上海服务业资本国际转移的优势和不足。最终得出推进上海服务贸易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回顾了对于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和影响因素、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随后,分析了服务业国际化的国际国内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上海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按增长速度排序来衡量部门的竞争力,得出:上海应该立足根本--发展运输旅游等传统得优势产业,重点扶持--计算机、保险、金融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突出特色--电影音像、广告宣传、教育医疗等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产业部门。通过1995-2005上海服务贸易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上海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业吸收外资对服务贸易出口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得以发展的产业基础,发展服务贸易根本还是要发展服务业。而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带来较大的外溢效应,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上海服务业的结构优化和发展。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加坡、香港、韩国和印度的成功经验,从5个方面与上海进行比较,总结出上海服务业吸收外资的优势与不足,得出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目前上海服务业对外投资还比较落后,通过瑞士经验的借鉴,分析上海可以学习推广的做法。
最后,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给出上海服务业国际化发展的政策建议。从宏观上讲,政府要制定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政府应把握动态比较优势,培育对上海长期发展有利的服务产业和服务贸易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整合服务业的产业链,以得到专业化和规模经济两个方面的收益。微观上,关键企业要要培育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