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馥的交游、著述和隶书创作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桂馥(1736-1805),山东曲阜人,是乾嘉时期颇有影响的学者之一。他于文字学、碑版考证、书法、篆刻诸方面造诣极深,是清中叶书法史上值得关注的人物。桂馥从文字学的角度对隶书字源的考证和对清初隶书名家的品评具有非凡的见解;其“缪篆与隶”相通的观点作用于篆刻创作,为清中叶后的篆刻艺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清代中叶文字、金石考据和访碑热潮的背景下,主要采用考证法和综合研究法,以诗文、著述、书法篆刻作品所提供的文献资料和图版资料为依据,从桂馥字号、室名的考析开始,通过桂馥与同时代的诗坛、画坛、金石考据圈的学术交游考证,探讨其学术研究以及对其书法、篆刻艺术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对桂馥所见汉碑及其书法作品的梳理,将桂馥的隶书创作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阐释了其隶书不同的风格特征。同时,客观阐述了桂馥对伊秉绶、黄易等同时代学者以及翟云升、郭敏盘等后世学者、书家的隶书观念和隶书书风的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特征表达是图像显著性检测的关键,现有方法所提取的特征缺乏一定的可辨识性.为此,提出多尺度上下文特征提取机制和注意力循环机制来解决这一问题.多尺度上下文特征提取机制通过空洞卷积增大高层特征的感受野来获取丰富的上下文语义特征,并采用向量聚合策略对特征进行融合.为增强融合特征的可辨识性,利用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对卷积特征增加权重以区分每个像素的重要性,使注意力集中于显著性区域,并抑制背景中的干扰信息.在此
我国和我军著名口腔医学教育家、牙髓生物学的奠基人、口腔内科学和牙体牙髓病学的开拓者、空军军医大学(原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专业技术一级教授史俊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
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面临西方价值观渗透、舆论攻击、新媒体负效应以及价值观传播能力不足等诸多挑战。逻辑作为人类理性的标志,具备探究真理、辨析谬误的功
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也增加锻炼机会。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实验结果和过程进行总结,学生观察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