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式教学的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研究

来源 :石河子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基础教育不断适应时代发展,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意见》中提出新课程改革,学科素养教育成为各个学科的核心理念。目前我国由于初中地理教学知识本位现象、九年级地理学习空窗期等原因,导致出现学生地理素养达成不系统,难以应对高要求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初高中核心素养培养脱节等问题。主题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中探索的教学模式之一,根据教育教学理论和地理核心素养要义,考虑目前初高中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以及主题式教学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生活性等特征,本文尝试使用主题式教学减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跨度,解决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不衔接的问题。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重点界定本文所提主题式教学为初高中地理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引,梳理教学内容,确定主干知识,明确不同教学阶段知识及技能达成的契合点,设计切实可行的主题活动方案,学生根据方案指导自主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第三部分在分析教育发展改革方向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断层现象的基础上,明确主题式教学与教育现状的可契合性。第四部分为师生调查问卷分析,了解初高中学段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与达成现状以及主题式教学应用程度与范围等,便于根据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第五部分为主题式教学用于实现初高中核心素养培养衔接的开展方式,包括主题的选择、设计方法、原则、内容以及开展模式图等。第六部分为基于核心素养衔接的主题式教学设计,案例1“拜水嘉陵江”。旨在培养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地学素养,为后续高中地理学习河流、环境保护等内容奠定基础;案例2“认识地球”。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利用已掌握的地球与地图部分知识点制作地球仪,在此基础上演示高中地理部分地球运动的特征等,实现地理核心素养进一步锻炼提升与有效衔接。第七部分为结语。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提出:(1)主题式教学在实现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方面存在优势,是顺应教学改革与时代发展的新型教学模式;(2)主题式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时间、认知、目标断层等突出问题;(3)主题式教学通过系统分析地理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学生认知发展特征以确定教学主题、明确目的以达成核心素养衔接、精细设计以优化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以实现主题目标等逻辑设计;(4)主题式教学以课标为指引,整合教材内容,以明确初高中知识与素养培养的衔接点。初中阶段开展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改变知识本位现象,初步形成地理核心素养,为后续深度学习关联内容奠定基础。高中阶段开展利于学生厘清逻辑关系和内容结构,形成与初中地理清晰可见的主题知识概念体系,实现以关联知识为基础的核心素养培养衔接。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加强了对主题式教学的认识,加深教育学界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不衔接的思考。提出了在初高中地理课堂基于核心素养衔接的主题式教学开展方式与教学案例,便于一线地理教师参考,以此实现学生阶段性、全面性的发展。
其他文献
南京工程公司在企业融合过程中,做到“注重企业领导人员的率先垂范及引领作用、注重培育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参与、注重营造企业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三个注重,让企业文化
各种电力设备只要通过电流总会出现热量.在旋转设备中还可能由于可动部分与固定部分的摩擦而发热,使温度上升.电气设备可通过其温度是否高于正常情况温度来判断是否有故障,温
目的分析比较应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联合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多结节型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临床疗效及生存状况。方法回
机构改革是一场自我革命,是一场国家治理的深刻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