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泡沫的制备方法及结构控制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llTang0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泡沫是一种新型的多孔轻质炭材料。它以其独特的微观结构,优良的吸附性能、较低的热膨胀系数以及可调的电导、热导率等一系列显著的物理性质,在热控材料、微波吸附、超级电容器、航空航天等领域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普遍采用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通过高压自发泡的方法制备碳泡沫材料。这使得碳泡沫的制备极其困难,而且制得的碳泡沫还存在结构控制欠佳,机械强度不高,表面有较多的微裂纹等缺点,严重地制约了碳泡沫的推广应用。因此,改进和优化碳泡沫的制备技术和工艺,开发新的制备技术路线,从而达到对碳泡沫结构的有效控制,这些都是碳泡沫研究中进一步深入和走向实际应用所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选择酚醛树脂、间苯二酚/甲醛以及芳基乙炔为碳源,探索了高压发泡法、常压发泡法、乳液聚合法、模板法等多种方法来制备多孔碳泡沫,优化制备参数,制得了具有不同微观结构的碳泡沫。 ⑴选择酚醛树脂为前驱体,以正戊烷作为发泡剂,吐温80为匀泡剂,通过在高压釜中卸压发泡的方法制备了碳泡沫材料,其密度约为0.15~0.30g·cm—3。通过选择合适的卸压速率,制得了具有开孔网络结构、孔直径约为300μm且分布较为均匀、接点完好、韧带光滑等具有良好微结构的碳泡沫。 ⑵选择以间苯二酚和甲醛为碳源,碳酸钠为催化剂合成的具有一定粘度的酚醛树脂为前驱体,正戊烷为发泡剂,吐温80为匀泡剂,采用常压发泡法制备了碳泡沫,所得典型样品的孔直径约为100~200μm,密度在0.10~0.40g·cm—3之间。通过控制前驱体酚醛树脂的粘度和发泡剂的用量等条件,制得了具有较好微观结构的碳泡沫。 ⑶以芳基乙炔为前驱体,硫酸为催化剂,正戊烷为发泡剂,吐温80为匀泡剂,通过常压发泡法制备了高机械强度的碳泡沫。所得碳泡沫密度约为0.60~1.20 g·cm—3,孔径约为200μm。通过选择合适的制备条件如控制发泡剂的用量,催化剂的浓度及用量等,制得了韧带和接点光滑等具有良好微结构的碳泡沫。芳基乙炔聚合物泡沫炭化后的高残炭率,以及样品中良好的孔结构赋予碳泡沫较高的机械强度;所得碳泡沫的典型样品的耐压强度达到25.8 MPa,耐压强度/密度比为43.0 MPa·cm3·g—1。 ⑷以液体石蜡为油相,吐温80和司班80复配作为乳化剂,水、间苯二酚和甲醛溶液作为水相,获得了O/W型乳状液。以NaOH为催化剂,将所得O/W型乳状液聚合、干燥、炭化后制备了碳泡沫。通过控制制备条件,制得了具有完整孔洞和孔壁、孔直径为1~2μm且分布比较均匀的碳泡沫材料。然而,当以氨水为催化剂时,所得碳泡沫具有完全不同的微观形貌。当间苯二酚/甲醛的质量分数高于35.7%时,所得碳泡沫微球状的粒子组成;当间苯二酚/甲醛的质量分数为29.8%时,所得碳泡沫由高度缠绕的蠕虫状粒子组成。这些微球状或者蠕虫状粒子的大小和以NaOH为催化剂时所得碳泡沫的孔径尺寸相仿。推断性的证据表明,以氨水为催化剂时,乳液体系发生了相变,原来的O/W型乳液逐渐转变成双连续相结构或者W/O型乳液,相变导致形成前者还是后者则取决于乳液水相中间苯二酚/甲醛的质量分数。从分子间氢键出发,应用内聚能理论探讨了不同类型催化剂时乳液的相变机理以及不同形貌的碳泡沫的形成过程。 ⑸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司盘80为模板,乙醇为溶剂制得了孔直径为4 nm且分布比较均匀的介孔碳泡沫材料,该碳泡沫比表面积为670㎡·g—1,孔体积为0.65 cm3·g—1。以间苯二酚、甲醛为碳源,司盘80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为双模板,乙醇为溶剂制得了具有分级孔结构的介孔碳泡沫材料。所得碳泡沫中同时存在4 nm和10 nm的介孔,比表面积为580㎡·g—1,孔体积为0.80 cm3·g—1。
其他文献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难题。其中,染料废水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蒙脱石价格低廉,储量丰富,是一种有效的吸附剂,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青睐。然而,天然蒙脱石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过程中的要求,为了扩大蒙脱石的应用领域,必须对天然蒙脱石进行改性。本论文利用不同配合物改性剂制备出了三类配合物柱撑蒙脱石复合材料,并探索其对阳离子染
β-环糊精(β-CD)具有“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特殊空腔结构,可以与有机小分子形成主客体包合物,催化有机反应顺利进行;作为相转移催化剂提高底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催化有机反应在水相中进行,避免使用有机溶剂;环糊精分子体积大,具有手性,催化不对称合成反应,提高反应的选择性。同时,β-环糊精结构刚性强,难溶于有机溶剂,自身催化活性较差,这些缺陷限制了其在催化有机反应方面的应用。通过对β-环糊精进行修饰,
配位聚合物是一个被研究多年的领域,其中以吡唑作为有机配体与金属离子或金属簇构筑的配位化合物也有很多文献报道。吡唑环有两个N原子,并且其中一个N原子在去质子化状态下会增加配位方式的多样性而受到关注,尤其是多吡唑配体构筑的配合物,吡唑环的增加不仅增加了配位数和配位模式,还增加了空间效应的影响,直接相连的吡唑环往往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使形成的配位化合很容易是手性的多孔结构;这在手性催化和手性吸附方面有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