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中小型企业占企业总数超六成,是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中间力量,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可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着资金缺乏,劳动力流失,规模难以壮大等问题。因资质不足,抵押物不够,信用缺失难以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无法获得低成本融资。然而融资担保公司的出现,为这个全球性的难题打开了突破口,它们可以借助多方平台和自身实力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各种融资问题。近年来,因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市场机制作用明显,安徽省内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得以快速发展,少数资本实力较强的民营担保公司也在迎头赶上。它们共同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贡献了积极的作用。201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的发展意见,确定了融资担保准公共产品的政策属性和业务定位,明确行业发展的基本运作原则。这将给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在此背景下,作为名列前茅的安徽省融资性担保公司,更应抓住机遇,努力完善省内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本文具体研究安徽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首先对我国和安徽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历程加以概括,根据安徽担保模式的数据分析安徽省当前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现状表现为"安徽担保模式"发展成效显著,现以成为全国学习借鉴的榜样;省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实力越来越强大,担保倍数和企业进一步扩大;再担保体系发展壮大;行业法律政策逐步完善。但是发展中的问题也较为严重,表现在审核机制不严谨、担保从业人员资质较低、"银担"合作稳中有降以及担保行业信息交流不足等。然后论述了安徽省融资性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其中来自于担保对象的风险包括企业经营风险、担保违约风险;来自于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包括内部控制风险、员工道德风险等;来自于市场环境的风险包括银担合作风险、法律政策风险等等。通过对诸多方面的风险分析,说明当前省内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普遍存在一定缺陷,风险控制的完善刻不容缓。紧接着总结并分析了国内外典型融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的经验。包括德国担保银行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和免税优惠政策,美国政府全额的小企业管理局的运作模式,以及国内中新力合担保公司引入"第四方"合作机构的创新举措。通过学习借鉴国内外优秀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为安徽省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提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基本措施。最后文章基于安徽省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现状、问题、风险和典型案例的论述,从担保公司内部和市场环境外部两个方面提出了风险控制的基本措施。内部控制措施包括改进审核机制,规范业务流程;细分客户行业,实行差异化管理;引进"担保+"模式,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形成竞争优势;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引进高素质人员。外部控制措施包括更新法律文件,优化担保环境;统一监管主体,制定监管办法;创新再担保机制,加大风险补偿;推进政银担合作,提高指标额度;组建信息交流平台,完善信用机制。通过具体的控制措施,助力安徽融资担保行业把握市场机遇,积极面对挑战,健康快速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