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进,中国正在为世界营造一个越来越广阔的活动平台,有越来越多的境外非政府组织开始进入中国提供扶贫、助教、医疗等各项公共服务,但当前国际非政府组织所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我国政府对待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态度较为保守消极。如果政府能够通过财政拨款有经济能力自己解决社会问题,绝不会通过国际非政府组织来实现。因为我国现在还是奉行着大政府的观念,将社会事务都纳入政府管辖的范畴,因此在发达地区与城市,很少看见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身影,包括在北京,国际非政府组织只是应法规要求在北京建立了自己的代表处,反而是在一些经济实力弱、地位偏远的地区可以看见大量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身影,导致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面临地区不平衡、待遇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等各种突出问题。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当前社会问题日趋复杂的局面下,如暴力拆迁问题、违章摆摊设点问题、基层社区发展问题,政府逐渐被逼到了风口浪尖,仅凭借自身已无法妥善解决各类问题,这就意味着政府需要把很多社会职能转移给非政府组织,小政府大社会的态势正在逐步成型,而由于我国境内非政府组织正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还没有能力化解与应对各类社会矛盾,也使得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协助我国社会成型与发展方面仍然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正因此政府部门如何处理好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关系仍然是当前迫切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不能一味地严防死守,约束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的发展。政府部门如何以法律为依托,充分利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技术优势与先进经验,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与水平?这是我国政府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也是我国实现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国外相比,国内有关非政府组织的研究多集中于境内非政府组织,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下,有关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制度尚需完善架构系统,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对境外NGO在华活动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学习和总结境外NGO在华活动的总体轮廓以及相关文献,借鉴经验和启示,阐述政府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加强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明确理论基础、概念及边界。分析总结国际非政府组织运作良好的原因,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合法性与互惠共赢难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强政府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合作关系的对策建议、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