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ee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兼任着“双重身份”,其既是土地一级市场的供给者,又是公共品的供给者。本文通过回顾相关制度事实与特征事实,采用理论推演以及实证方法研究这两种“身份”间的关联机制。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政府承担着不相匹配的财权与事权,伴随而来的是地方政府财政结构的两个明显变化。其一在于财政收入端,作为预算外收入的土地财政规模出现飞速膨胀。其二在于财政支出端,地方政府明显地重视经济型公共品,而忽略了非经济型公共品的供给。首先,一系列特征事实指向土地财政与地方政府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关联。1990年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突飞猛进,同时地方基础教育投入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大约10-15年的下滑,而同期正是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扩张最为迅猛的时期。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大比例地用于建设型支出,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又资本化到土地中使得土地出让收入提升,这就构成了土地融资与城市基建的“正反馈循环”。而“预算外保建设,预算内保运转”的财政支出思路也使得教育、医疗等非经济型公共品完全没有受益于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提高。此外,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策略也存在“以地生财”型与“招商引资”型的差异,策略的异质性也可能影响其公共品供给偏好。基于287个地级市2007-2015年的面板实证分析显示:第一,土地出让规模的扩大显著提升了基础设施的供给而降低了地方基础教育的供给;第二,“招商引资”型的出让策略会显著提升地方政府对于基础设施的供给;第三,如果地方政府的策略是“以地生财”与“招商引资”的混合,其同时利用其“高价”与“低价”两种策略特点的水平越充分,基础教育的供给水平将提升。基于GMM估计与变换变量衡量方式的稳健性检验验证了上述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视角创新,本文从土地财政这一新颖视角切入解释财政支出端的结构性失衡,丰富了现有研究;2)数据创新,本文采用中国土地市场网微观数据汇总而成的数据集,使本文的研究具备扎实的微观基础;3)深度的拓展,本文进一步考察了异质性的土地出让策略对于公共品供给的影响。
其他文献
老舍的作品既含有本民族文化、文学的独特价值,又建有与外民族读者欣赏需求相沟通的渠道,展现了在人类文化、文学进入多元并存、交流互动时代强有力的外向冲击力,他的作品中
随着现代住宅区建设的迅速发展,居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忙于工作,邻里交往活动相对以前四合院来说是降低了很多。甚至有人认为现代住宅区已经
北京商报讯(记者 肖玮 武媛媛)海南环岛旅游公路规划揭开面纱。6月24日,北京商报记者从海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获悉,海南省出台《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及驿站概念规划》(以下简称《
报纸
从认知的视角来看,拟人也是一种隐喻,我们可用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隐喻理论来阐释拟人。这一理论认为隐喻是从一个具体的概念域(即:源语域)到一个抽象的概念域(即:目标域)
从体育舞蹈内涵、起源、分类等多个方面,来探讨了体育舞蹈的文化特性与发展。让人们更加了解体育舞蹈,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多种价值取向,从体育舞蹈在国内的传播,让体育舞蹈的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但是伴随着城市公路施工造成的废水问题也污染着施工区附近环境。因此,本文以公路施工的废水为研究对象,从公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