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联合泮托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并从理论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系统探讨加味四逆散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0例,均为2006年4月~2007年8月间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病例,所有病例都经电子胃镜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由H.pylori呼气试验或由胃镜胃粘膜病理组织学Giemsa染色诊断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辨证为肝胃不和型,并由病理组织学排除胃粘膜其它病变,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各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观察组给予童昌珍教授经验方加味四逆散,基本方:柴胡9g,枳实(枳壳)15g,白芍15g,白术15g,陈皮12g,法夏10g,郁金15g,丹参15g,黄连6g,吴萸6g,香橼15g,砂仁6g,蒲公英15g,土茯苓15g,虎杖15g,鱼腥草20g,随证加减:便秘者用枳实15g;便溏者用枳壳15g;血瘀者加当归15g;疼痛者加玄胡20g,白芷15g;消化不良加炒山楂15g,炒二芽各15g;反酸者加乌贼骨20g;乏力加黄芪20g、党参15g,水煎服,日一剂。H.pylori强阳性加泮托拉唑40mg/次,2次/天。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40mg/次,2次/天,连续服用一个月;阿莫西林0.5g/次,2次/天,克拉霉素0.5g/次,2次/天,根据病情服用7~10天后停药。治疗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每7天门诊复诊一次,记录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停用所有药物4周后复查H.pylori呼气试验及停药10周后复查胃镜,并分别进行安全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血尿便三大常规化验,心肝肾功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对照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2.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总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观察组能明显改善患者痞满、口臭、口干、口苦、口腔溃疡、嗳气、反酸及大便溏结不调等症状,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在消除胃粘膜慢性炎症,减少H.pylori清除后复发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加味四逆散是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安全有效方药,无论对于改善临床症状还是消除胃粘膜慢性炎症,减少H.pylori清除后复发方面,其疗效均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其机理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①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胃排空,减轻胃食管返流和胆汁返流;②调节胃酸分泌,保护胃粘膜;③改善胃粘膜微循环,促进胃粘膜修复,增加粘膜屏障防御的功能;④镇痛作用;⑤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炎抗H.pylori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