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视角下调查记者群体认同现状研究——以《楚天都市报》调查记者群体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xmscuos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互联网正深入重构人类时空观念,为大众书写和权力关系调整提供平台,以往由精英分子生产的社群集体记忆正逐渐被稀释、消散。在新闻传播领域,调查记者作为行业从业人员标杆,同样面临记忆生产多元化、社群交往虚拟化、信息传播功利化等挑战,对其职业认同、代际传承产生影响,以至于优秀的一线调查记者外流,行业发展脱离良性循环,对新闻权威和专业边界产生威胁。  本文以《楚天都市报》深度报道部和机动部的6位调查记者为访谈样本,采用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遵循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和归纳。样本的选取主要采取滚雪球和内部推荐的方式。  本文的核心框架是集体记忆和群体认同的相互关系,认为集体记忆是群体认同的基础,群体认同建构与维护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从集体记忆的视角分析调查记者群体认同水平,并指出其对于新闻权威、专业边界的影响,探讨其合理重构的可能性。  研究发现,调查记者集体记忆的建构除了一般性地需要社会交往之外,还具有鲜明的本群体特色。首先,调查记者集体记忆的形塑相比其他群体更加注重职业价值信念上的相互守望。其次,调查记者对重大新闻事件的参与以及作品的广泛传播使该群体的集体记忆刻画更具优势。但是,当下社群交往的快速部落化、虚拟化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交叉使得原本主要依靠主观价值信念构筑的心理归属感岌岌可危。加之调查记者职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其集体记忆形塑更显乏力。  上述群体集体记忆的发展和演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群体成员认知和情感倾向的一套体系,是形成群体认同的重要因素。结合集体记忆的内涵要求,文章首先从“个人—群体”的维度对调查记者的群体认同水平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调查记者对职业本身的价值是认可的,但是他们对本职业的认同和归属受个人职业发展状态影响较大,表现出鲜明的个体差异。其次,从“过去—现在”的时间维度,本文分析发现,调查记者的情感倾向表达愈发隐蔽和被动,物质保障、舆论环境和职业理想的冲撞愈发强烈,群体认同的稳固面临较多挑战。
其他文献
20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之后,地震灾区农村就陷入了困境之中:农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很多农民生活出现困难;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农民的生产自救活动没有能够很好地组
本文采用框架理论对新闻摄影进行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比较的方法,对“荷赛”、“华赛”近五年的获奖作品进行抽样定量,旨在探讨中西方新闻摄影报道呈现出的具体框架模式,以及为什么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当今时代,大众传媒在传播健康知识与观念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本文把作为大众传媒之一的健康类杂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世纪健康类杂志市场的分析,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