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化”这一概念是由Selinker在1972年发表的《中介语》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知识趋于固定下来的语言现象。自从Selinker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中介语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就被广泛关注和认可。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许多学者和语言学家对于石化现象的概念和成因已经做了深入的探索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市政研究成果。然而,国内的石化现象研究开展的相对晚一些,而且大多停留在引进国外理论的层面上,中国的研究者们也没有过多的致力于实证研究。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发觉在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中有很多难以克服的重复出现的错误,甚至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者的写作水平似乎到达了一个瓶颈,无法取得应有的进步。本文就以此为切入点,以内蒙古师范大学蒙授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为数据基础,来探讨蒙授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中介语和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理论前沿,然后对于蒙授英语专业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和对于他们进行的调查问卷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次研究以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蒙授英语专业的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作者收集了研究对象的作文样本,对于在文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了描述,归类,分析。此外,通过对于研究对象作文和调查问卷的分析,作者还对于这些石化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整理并计算出了各类型的比例。这些都有助于发现造成蒙授英语专业学生写作石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探索最有效地教学对策。本文借助蒙授英语专业学生的作文和在他们中进行的调查问卷来完成本次研究,主要研究发现有:1.石化现象广泛的存在于蒙授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在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后,作者对于这些石化现象进行了分类,试图找出这些石化现象分布的频次和规律。2.作者尝试分析了形成这些石化现象的原因,发现影响石化现象形成的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且内因是主导因素。内部因素包括:汉语负迁移,缺乏内部动机和目的语输入缺乏。起间接影响的外因包括: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和有效地教学反馈的缺失。3.由此看来,石化现象的减少或克服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即教和学两方面。从内因来看,学生应该尽量避免汉语负迁移影响,增强内部学习动机,采取有效地学习方法来加强目的语输入的强度。从外因来看,教师应该采用多样有效地教学方式,给予及时有效地教学反馈,以及注重学生文化知识的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