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动物雕塑的历史悠久而灿烂,而采用陶瓷这一特殊材质创作的动物陶瓷雕塑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作为一名享有很高声誉的现代陶艺家、雕塑家,周国桢以其创作的一系列动物陶瓷雕塑而在中国现代陶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首先回顾了周国桢动物雕塑艺术风格形成的几个阶段。早期以人物雕塑为主,受著名动物雕塑家周轻鼎的影响后,掌握了动物雕塑的基本技法,对动物雕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创作动物雕塑并崭露头角,但并没有对动物雕塑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革期间,周国桢受到了严重冲击和不公正的待遇,引发了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系列反思,从而真正走上了专攻动物雕塑的道路。此后,周国桢在陶艺的创作技法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他率先试验高温颜色釉应用于动物雕塑的技法,首创了高温颜色釉与动物陶瓷雕塑的完美结合,打破了中国陶艺延续了上千年的传统。其后,在陶艺创作材料的研究上又不断创新和突破,又首创了缺陷肌理的艺术转化,将传统陶艺中视作严重缺陷的釉面开裂、起泡、结珠等特殊肌理效果,与动物雕塑完美结合。紧接着,受民间陶瓷艺人的启发,将泥条盘筑的这一古老而传统的工艺应用于动物陶瓷雕塑的创作,在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次将盘筑泥条从形体的附属中解放出来,使线条具备了独立的审美价值,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陶艺语汇。他还将匣钵土一类的粗质材料,运用于动物雕塑的创作中,为之注入新的观念、新的表现手法,使之获得艺术的生命,大大突破了中国陶艺的传统,拓宽了陶瓷原料的应用范围。另外,他还研究了烧窑过程中,火焰效果对艺术品的重要影响。另外,本文深入分析了周国桢动物雕塑艺术人文品格的形成过程。第一代艺术教育家的影响和中国传统民间手工艺的滋养,文革的重创与改革开放的新生,博大宏伟的汉唐文化所带来的精神上的强烈震撼等,这些多重因素的作用,使得周国桢的动物雕塑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现代人文品格,总的来说,可以用“拙中见巧”一词来加以概括。最后,本文回顾与反思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历史,高度评价了周国桢对中国现代陶艺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及其在中国现代陶艺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