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服务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愈发关键。其中,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更是促进工业技术进步和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贸易已逐渐成为世界各国产业转移的目标方向和主要发达国家贸易增长的重要推手。当前,我国已稳居世界贸易大国前两位,但与成为贸易强国还有较长的一段距离。一方面,从贸易结构上看,我国在货物贸易领域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在服务贸易特别是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随着国际经济结构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和国际分工的持续深化,我国贸易结构较为低端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持续低迷、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及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也在随之上升,我国在劳动要素上的传统比较优势正在逐步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却尚未形成。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有利于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进程。在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塑造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将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同时面临的这两方面难题。在此背景下,与生产性服务贸易强国以及综合实力相近,但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进行比较研究,明确我国与其存在的差距所在,并通过建立模型探求和实证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将有助于我国在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塑造和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共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通过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文献锁定本文研究视角。第二部分对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内涵和分类进行了界定,并给出了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持及影响机制分析。第三部分考察了中美印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水平、出口增速和出口结构。第四部分对于衡量国际竞争力的指数方法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比了中美印三国生产性服务贸易整体及各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五部分使用Eviews10.0软件,结合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特点与前文比较研究的结果,基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四个主要因素建立模型,回归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制造业发展水平、外商直接投资都对我国生产性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国内市场需求的提高反而会降低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竞争力且作用不显著。最后一部分基于实证结论分析,就如何提升我国在生产性服务贸易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五点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