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曾指出:“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考虑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货币信贷投放仍然偏多,流动性过剩矛盾尚未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明显,需要加强金融调控,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过快的增长。”自此,关于我国近期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一时间,各种关于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观点、解释众说纷纭。现在大家普遍认可的关于流动性过剩的概念是:流动性过剩(Excess Liquidity)中所指的“流动性”,特指整个宏观经济的流动性,即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放量的多少,一般由M1和M2的数量来衡量。所谓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投放量过多,这些多余的资金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必然会寻找投资出路,这将导致投资过热,并暗含通货膨胀风险。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原因从短期来看是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上市后可贷资金出现瞬间上升;从中期看是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形成人民币泡沫而推动投机性资本大量流入;从长期看是持续走高的居民储蓄率。通过对我国近期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可以找出现阶段我国资产价格虚高、外贸顺差过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高不下等现象的真正原因,从而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达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的目的。我国近期的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为外贸顺差过大、货币供给增长过快、固定资产投资出现反弹、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等现象,进而引发了出口—投资循环中断风险加大、国内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对我国的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及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对我国近期流动性过剩问题的研究,对我国降低银行风险、控制资产价格过高、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过快上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