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造山带宿松变质杂岩主期变质温压条件分析及锆石年代学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宿松变质杂岩位于大别造山带南缘,夹于南大别超高压变质带和扬子板块前陆褶皱冲断带之间。前人围绕其变质程度、变质演化过程和变质及形成时限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但对以下三点问题仍未明确,其一,宿松变质杂岩经历了怎样的俯冲-折返过程,中浅层次的俯冲深度是否具有普遍性;其二,该地块是否有更古老的地质体参与俯冲折返;第三,其原岩形成时限和构造归属。因此,本文针对宿松变质杂岩开展了系统性的岩相学、矿物成分、温压条件、P-T轨迹和锆石年代学等方面研究工作,并深入探讨其俯冲深度与俯冲-折返机制、原岩形成时限与构造归属及~1.4Ga石榴斜长角闪岩地质意义等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主期变质温压条件:宿松变质杂岩中石榴斜长角闪岩、石榴云母片岩和石榴云母石英片岩的矿物组合完备,适合开展温压条件评价工作。本次研究在矿物成分分析和合理选取主期变质成分的基础上,应用多种地质温压计进行对比求解,给出的主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470~590℃和P=0.8~1.15GPa,处于绿帘角闪岩相到角闪岩相范围,表明宿松变质杂岩普遍经历了中浅层次的俯冲深度。(2)变质演化过程:基于矿物成分和岩相学分析结果,宿松变质杂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具有四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温压条件分别为M1阶段582~617℃和0.84~0.91GPa;M2阶段652~669℃和1.04~1.08GPa;M3阶段627~642℃和0.58~0.61GPa;M4阶段400~500℃和0.1~0.3GPa。构建的顺时针P-T轨迹展示了早期相对较慢的俯冲→快速的折返→晚期缓慢抬升的俯冲-折返样式。暗示出宿松变质杂岩俯冲-折返机制可能为:早期在大洋板片的拖曳作用下俯冲,于中下地壳深度解耦,因浮力或挤压作用快速抬升至近浅表,最后再缓慢抬升至地表。(3)年代学研究:于宿松县别河地区首次解体出形成时代为1381±25Ma的石榴斜长角闪岩地质体,其记录的~1.4Ga岩浆活动很可能是对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过程的响应。该地块超基性岩与闪长岩岩脉的侵入时代为早白垩世。石榴云母片岩样品给出六组年龄,其中早中生代变质年龄(加权平均年龄211Ma)应该代表折返阶段的退变质年龄。碎屑锆石具有2469Ma、2026Ma、1356Ma、747Ma和437Ma五个年龄峰值,其中2469Ma和1356Ma峰值年龄的两组碎屑锆石物源很可能为宿松变质杂岩中~2.5Ga斜长角闪岩及~1.4Ga石榴斜长角闪岩地质体。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为415Ma,指示宿松变质杂岩原岩沉积时代的下限为早泥盆世。碎屑锆石年龄与扬子板块晚太古代(2.4~2.7Ga)、古元古代(~2.0Ga)及新元古代(700~900Ma)特征性年龄一致,进一步表明宿松变质杂岩具有扬子板块的属性。
其他文献
作为地球重要的自然属性之一,全天域大气偏振模式的分布形态中蕴含着丰富的目标信息。通过对大气偏振模式的显著特征进行分析、演算和建模,可以充分获取太阳方位、环境参数和目标特性等信息,在仿生偏振光导航、偏振遥感探测、偏振成像和大气光学特性分析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大气Rayleigh散射理论,对大气偏振模式的偏振角和偏振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偏振角特性的大气
本文在建立高精度Fe同位素测定方法基础上,结合碳酸盐岩全岩和其中碳酸盐相的主微量元素和Fe同位素以及碳酸盐岩的C-O同位素对古海洋环境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基于前人研究,建立了高回收率、低本底和易操作的Fe同位素分离流程与高精度Fe同位素MC-ICP-MS分析方法,测试结果及分析精度与国内外实验室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巢湖地区平顶山西剖面与马家山南剖面碳酸盐岩及其内碳酸盐相的Fe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测定
近年来深度学习模型在高光谱遥感图像分类中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因其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CNN的分类方法通常具有复杂的网络结构,需要大量的样本来进行训练,而标记样本数量有限是高光谱遥感影像分类领域中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同时,CNN通常会使用最大值池化操作降低计算量,提高特征的不变性,从而捕获更具有判别力的
基岩裂隙往往是地下水资源重要的储存场所和运移通道。然而随着地下工程活动的日益增加,例如隧道开凿,矿产开采和垃圾填埋等,地下水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自然裂隙多以网络形式存在。由于基岩裂隙具有强烈的非均质性和多尺度性以及裂隙水复杂的化学反应等原因,难以对基岩裂隙水运移过程进行量化计算,导致网络裂隙介质中水流和污染物运移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为了量化基岩裂隙水运移过程,探究其运移机理,本文设计了垂直交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是一种被研究的最多的温度敏感性材料。充分利用PNIPAm的温度敏感特性,将其与荧光、葡萄糖敏感和离子敏感单体共聚,获得多重响应特性的智能高分子材料。这些智能高分子材料在p H和葡萄糖荧光响应、药物负载和控制释放、温度传感和重金属离子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中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了两种智能高分子材料P(NIPAm-NMA-AABC)自组装胶体晶体膜和PO
拉脊山构造带位于南祁连构造带北缘,发育大量早古生代岩浆岩。其南缘马场岩体主要由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花岗闪长岩中发育大量的镁铁质微粒包体。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镁铁质包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67±7 Ma、468±6 Ma、466±6 Ma。黑云母花岗岩具有低K2O/Na2O(0.28~0.37)、高Sr/Y(125-168)比值特征,为埃达克质岩;同时,黑云母花
独居石是一种常见的轻稀土富集的磷酸盐矿物,通常以副矿物形式赋存于一些花岗岩、变质岩以及沉积岩和热液脉中,与最常用的锆石U-Pb测年体系相比,独居石U-Th-Pb测年体系在一些变质作用或高分异岩石、流体条件和较年轻岩体中的测年更具优势;且独居石U-Th-Pb体系的封闭温度(720℃~750℃)仅次于锆石U-Pb体系的封闭温度(750℃~900℃),体系形成并封闭后,不易受到后期地质作用影响;独居石中
宿州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埇桥区是宿州市唯一的市辖区,处在丘陵与平原的交界地段,以宿北断裂为界,北部为丘陵地区,南部为平原地区。城西水源地位于南部平原地区,是目前宿州市区唯一的饮用水水源地,区内地表水与潜水水质性缺水严重,长期以来城市供水基本依靠开采埋深60~90m的中深层孔隙承压水,高强度开采造成了一系列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符离岩溶水源地位于宿州市北侧丘陵地区,地下水开发程度较低,水质较好,可作为一
敬亭山-狸桥复背斜属于茅山-九连山山脉的南段,是茅山推覆构造的南延部分。茅山推覆构造主要表现为古生界地层覆盖于白垩系地层之上,因而时代常被限定于白垩纪以来。敬亭山-狸桥复背斜发育明显的晚中生代逆冲活动,但针对其隆升历史的研究则相对较少,隆升时间和机制并不清楚。根据详细的野外考察,在敬亭山-狸桥复背斜两侧及南陵盆地南西缘木镇地区观察到上白垩统地层底部有砾岩沉积。其中的砾石以灰岩为主,且其分选性和磨圆
江南造山带位于扬子板块和华夏板块之间,是理解华南地壳演化、岩浆作用过程和成矿效应的关键区域。然而其构造演化历史至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通过对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的基性岩展开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营川组玄武岩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结果显示其形成于817±13 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富集Rb、Th、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