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β-葡萄糖醛酸苷酶基因GhGUS1的功能初步分析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xxn19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棉花是世界性重要的经济作物,是纺织工业中天然纤维的主要来源。为了满足棉株机械化采收的需求,使得棉花品质育种赋予了新的含义。棉纤维由胚珠外珠被单个表皮细胞分化发育而来,其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相互重叠的阶段:起始期、伸长期、次生壁合成期和脱水成熟期。在棉纤维发育的不同时期有许多不同的基因参与,共同调控棉纤维的发育过程,因此发现并研究棉纤维发育相关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在拟南芥、水稻、烟草等植物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GUS)与细胞伸长有关。本实验室前期在新乡小吉无
其他文献
非洲栽培稻与亚洲栽培稻相比,其抗逆性强,营养生长旺盛,与杂草竞争力强、光利用率高等特点,是重要的种质资源,源于非洲栽培稻的部分有利基因的导入将为培育出高产的水稻新品种提供可能性。目前,由于两种水稻存在严重的生殖隔离,难以获得初级分离群体,对非洲栽培稻的研究及利用尚且不多。本研究利用本课题组经过多年回(复)交所得的非洲栽培稻基因渗入系群体为实验材料,利用SSR标记构建相应亲本的指纹图谱。对渗入系群体
为确定能够改善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改善地上部植株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适宜年内轮耕模式,2010-2013连续三年设置小麦季免耕玉米季免耕(WZ-MZ)、小麦季免耕玉米季深松(WZ-MS)、小麦季深松玉米季免耕(WS-MZ)、小麦季深松玉米季深松(WS-MS)、小麦季翻耕玉米季免耕(WC-MZ)、小麦季翻耕玉米季深松(WC-MS)6种年内轮耕模式,研究了年内轮耕对作物生长
分蘖是影响水稻株型和产量的重要因子,调控水稻分蘖的发生对塑造高质量群体和提高产量至关重要,但有关水稻分蘖形成的机理还存在多种假说,尚无定论。本研究以野生型粳稻武育粳3号及其矮秆多分蘖突变体D12W191为材料,研究了基部分蘖节及分蘖芽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以及赤霉素含量的变化和相关基因以及蛋白的差异表达,探究了突变体D12W191多分蘖表型形成的生理机制,旨在丰富水稻分蘖形成理论,为水稻分蘖化学调控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是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属于电力网的核心元器件.变压器能否安全可靠的正常运行不仅跟设计和材料有关,还与日常的检修维护有密切联系.在电力系统中对变压
杂种优势是植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植物雄性不育系在农作物杂交育种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杂交育种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实践证明棉花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由于棉花上还没有理想的雄性不育三系,隐性核不育系是目前应用于棉花杂种优势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为了揭示棉花细胞核雄性不育的细胞分子学机制,为棉花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一系列生化方法,从形态学,细胞学和生理生化水平,对三个棉花
为进一步探寻小麦不育系的不育机制和籽粒不饱满的生理机制,以冀5418核基因为遗传背景,对同核异质K、V、T型不育系叶片、幼穗和籽粒中的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DP-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AGPase)活性和淀粉积累量进行了动态观测,并与各自的保持系进行了比较;为了探讨不同细胞质对其杂种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以8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K、V、T、CHA型不育系)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