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10%左右的高增长率,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同时,通过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历程,发现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两个不容忽视的事实:一是,在近30年我国人均收入和劳动生产力水平持续增长且依然保持强劲的增长潜力的背后,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尚未显现短期内有差距缩小的明显迹象;二是,在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带来的是自然资源的浪费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对资源(尤其是能源)消耗的猛增,低下的资源利用效率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雪上加霜,人类的生存受到威胁。这使人们不得不深入研究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探究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本研究包括七部分:第一章前言,点明研究意义,确立研究的基础理念;第二章是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文献综述;第三章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与差异化研究,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因子分析法测度和评价了山东省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并对所属17地市进行了差异化研究;第四章是山东省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测算;第五章是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研究,阐述了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理论,测度了山东省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第六章在分析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制约和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技术创新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第七章是基本结论和展望。本研究可能取得的创新之处有:(1)在探讨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构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创新环境、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以及技术创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四方面衡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借助因子分析法评价了山东省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差异;(2)在分析山东省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借助索洛的技术进步理论与思想,测算了山东省技术创新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并进行了分时段研究、趋势分析和整体分析;(3)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等手段,从动态层面研究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侧重于研究山东省技术创新与工业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动态均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