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汽车制造业虽然具有高度机械化、自动化和流水式作业等特点,但总装内饰线生产中操作者工作中每天要重复性、机械性举升质量为10kg的减震器并保持前倾蹲姿姿势作业,所以体力工作负荷明显较大,长期暴露于不符合安全人机学的状态下,容易产生职业性疲劳,因此选择、研究操作者在此工位中的体力工作负荷及职业性疲劳问题具有较为普遍和广泛的价值。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选取轿车内饰生产线减震器安装工位动作周期作为切入点,利用动作安全分析方法、相关生物力学分析计算方法及Jack安全人机软件模拟等分析手段,找出在此工位中引起职业性疲劳,尤其是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简称WMSD)的主要可疑动作,判断是否存在导致操作者受到伤害的风险,并分析由何种原因导致此工位作业产生WMSD风险,提出减少和预防此类问题的思路或建议。获得的主要结论及成果如下:(1)单次受力瞬时值没有超过NOISH规定的3400N极限负荷值,因此受力原因不是引起职业性疲劳,尤其是WMSD的主要原因。(2)长期处于同一作业姿势或重复频率较高而没有足够恢复时间是导致此工位发生职业性疲劳的主要原因。(3)在一个动作周期的32个分解动作中,后减震器的紧固作业和松装作业由于理论恢复时间小于实际作业周期时间,使得操作者没有足够的时间恢复疲劳,肌肉疲劳程度较重,40s的作业时间需要约360s的恢复时间,而这两组作业提供的恢复时间只有88s和37s,故这两个动作是在此工位中发生职业性疲劳几率较大的动作。(4)本研究设计了2个改进姿势,通过由蹲姿改为跪姿和改变轨道倾斜度减少椎间盘的压应力和拉应力,从而降低从业人员患职业性疲劳的风险;这对减少职业病及预防职业安全事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