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女的故事》的生态批评解读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htech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自20世纪90年代发轫于英美后,即显现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并迅速成为文学批评领域中的一门显学。本文旨在从生态批评视角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进行解读,试图说明阿特伍德在本小说中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意识和一定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本小说自出版以来已得到多角度的解读,但大多文章主要聚焦于其反乌托邦文学手法,女性主义主题或其后现代主义文本特征等,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本小说进行详细解读的文章还很少见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对本小说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生态批评,并阐述生态批评理论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及特点,然后对该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做一简单介绍;第二章追溯了生态预警这一概念的历史和内涵,然后借鉴鲁枢元在其新作《生态批评的空间》中提出的概念——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通过分析这三个方面在小说中的体现,试图说明该作品实为一部生态预警小说;第三章对“毒性话语”、“毒性意识”及被劳伦斯·布依尔称为“毒性意识开端”的《寂静的春天》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小说中反映的“毒性意识”,主要探讨了人的被毒化的身体、核辐射、杀虫剂和生态非正义等几个方面,指出小说中的“毒性意识”与《寂静的春天》及现实中的生态灾难,生态正义运动等有着重要的呼应;第四章依据生态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小说中体现的女性与自然独特的联系,包括女性在环境危机中要受到比男性更多的伤害;女性对自然有着独特的亲近性以及女性与动物的联系等;第五章发掘了小说中所暗含的生态危机的根源,从科学技术,消费主义及基督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第六章结论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主旨和意义。本文的研究试图为解读本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期待对唤起读者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朱彝尊在编纂《词综》过程中发现了《乐府补题》的版本,并将其大部分词收入《词综》,这扩大了《乐府补题》的传播范围。朱彝尊等人以“拟补题”和“后补题”形式创作了大量咏
发挥中非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开展中非产业对接和产能合作对于破解非洲基础设施滞后、人才不足、资金短缺三大发展瓶颈作用重大。然而现有中非产能合作过程中的融资存在诸多问
等离子体中含有多种活性物种可实现高效安全杀菌,活性物种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多在水环境下进行.因此等离子体与水的相互作用过程研究掀起了等离子体生物杀菌的新浪潮.本文采用
在线阵CCD立靶测量系统中,由于激光器功率较弱以及线阵相机曝光时间较短等原因,导致拍摄的线阵弹丸影像产生整体偏暗、对比度较低以及噪声较大的问题,不利于图像的后续处理。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A1166C基因多态性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CHF患者200例(心力衰竭组)及无CHF老年人100例(对
煤矿顶板事故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相互关系复杂。本文在查阅已有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AHP—Fuzzy综合评价模型对煤矿顶板事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小
为了进一步解决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中CH4和CO排放较高以及热效率较低的问题,在1台6缸发动机上进行了柴油喷油正时和喷油压力对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风能是可持续的清洁能源,风力发电是风能最直接的应用。风力发电机组最主要的故障来源于磨损,风电润滑技术逐渐成为风电设备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风电润滑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
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社会,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是随着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了解中国文化并感受其魅力,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对青年的教育和引导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要领域。在现实生活中,围绕青年理想信念的教育多从意识形态出发,带有极强的政策、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