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批评自20世纪90年代发轫于英美后,即显现出日益强大的生命力并迅速成为文学批评领域中的一门显学。本文旨在从生态批评视角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代表性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进行解读,试图说明阿特伍德在本小说中体现了深刻的生态意识和一定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本小说自出版以来已得到多角度的解读,但大多文章主要聚焦于其反乌托邦文学手法,女性主义主题或其后现代主义文本特征等,从生态批评视角对本小说进行详细解读的文章还很少见到。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导论部分梳理了国内外对本小说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视角——生态批评,并阐述生态批评理论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及特点,然后对该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做一简单介绍;第二章追溯了生态预警这一概念的历史和内涵,然后借鉴鲁枢元在其新作《生态批评的空间》中提出的概念——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通过分析这三个方面在小说中的体现,试图说明该作品实为一部生态预警小说;第三章对“毒性话语”、“毒性意识”及被劳伦斯·布依尔称为“毒性意识开端”的《寂静的春天》作了简要介绍,然后分析小说中反映的“毒性意识”,主要探讨了人的被毒化的身体、核辐射、杀虫剂和生态非正义等几个方面,指出小说中的“毒性意识”与《寂静的春天》及现实中的生态灾难,生态正义运动等有着重要的呼应;第四章依据生态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小说中体现的女性与自然独特的联系,包括女性在环境危机中要受到比男性更多的伤害;女性对自然有着独特的亲近性以及女性与动物的联系等;第五章发掘了小说中所暗含的生态危机的根源,从科学技术,消费主义及基督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第六章结论部分总结了本论文的研究主旨和意义。本文的研究试图为解读本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期待对唤起读者的生态保护意识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