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冲刷作用下堤岸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 : 17次 | 上传用户:amuro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河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堤防一般傍河而建,堤线选择受到河势条件制约,地基多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堤身填筑土的组成及密实程度都具有非均质性,在季节性或周期性发挥作用的过程中造成堤岸冲刷现象十分普遍和严重,对堤防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河流冲刷作用下的堤岸渗流、变形、稳定性研究对堤防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流冲刷作用下堤岸稳定性研究涉及两大方面问题,一是关于堤身填筑土体及堤基土的特性研究,如土体的非饱和特性、反复干湿特性、固结特性、强度特性等;二是关于冲刷力与渗透力、自重应力共同作用下堤防及河床的冲刷稳定性状研究。本文针对广东北江大堤某典型堤段工程对此两方面内容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获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利用双压力室非饱和三轴仪进行了非饱和黏土脱湿、等吸力固结和排水剪切试验,研究了非饱和黏土的体变、屈服和强度特性。试验结果表明:(1)在低吸力范围内,非饱和黏土在脱湿过程中的体积收缩呈弹塑性体变性状,验证了非饱和土本构模型中SI(suction increase)屈服曲线的存在;(2)在等吸力固结试验中,黏土固结屈服应力随着吸力增加而增加,LC (loading-collapse)屈服曲线呈二次抛物线变化,固结压力的增长比基质吸力的增长对体变性状的影响效应要大;(3)在剪切试验中,非饱和黏土应力应变关系依赖于净围压和基质吸力的不同组合,基质吸力增强土体应力应变关系的硬化特性;(4)在不同的吸力条件下,固结排水剪的黏聚力与吸力基本呈线性关系,有效内摩擦角基本不变。2.通过非饱和土三轴仪测试黏土试样经过多次吸湿-脱湿循环路径后的力学特性,研究了反复干湿循环对非饱和土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干湿循环使SWCC(土水特征曲线)产生变化,相同含水率所对应的基质吸力减小,收缩特性亦发生改变,干湿循环后试样在基质吸力增加的开始阶段(收缩屈服前)收缩性增强,屈服后收缩特性基本与循环前一致;(2)非饱和土固结屈服后的压缩指数增高,但增高的幅度随基质吸力增大而降低;(3)有些试样经过干湿循环后,剪切时产生了滑裂破坏面,其应力-应变关系表现有明显峰值和应变软化特征;(4)吸湿-脱湿循环过程不仅使非饱和土有效内摩擦角φ′降低,而且对吸力内摩擦角φb值产生一定影响。说明非饱和土经过反复干湿循环的应力路径后,其力学特性将产生不可逆转的变化。3.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技术,建立了综合考虑河流冲刷力、渗透力、自重应力耦合力系下的堤岸(水上、水下)与河床的整体分析模型,以直接分析河流冲刷作用对堤岸渗流和变形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渗流流速的最大值出现在堤脚,在不同水位下堤脚都是最易受到渗流影响和出现破坏的地方,冲刷作用使堤脚处的渗流流速有所提高;(2)堤岸坡脚沿外江方向的水平位移明显增加,愈靠近坡脚,河流冲刷作用使外江方向的水平位移增加的幅度愈大;(3)通过比较变形的数值分析结果与实测结果,两者较为吻合;(4)冲刷作用进一步加大了堤岸和河床塑性区范围,对堤岸安全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5)河流冲刷对堤岸渗流和变形产生的影响随着河水位的上升而加剧。4.采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以分析河流冲刷作用对堤岸边坡整体稳定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把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应用到非均质土层渗流-应力耦合的边坡稳定分析,在理论上、数值模拟实现上都是可行的;(2)土坡破坏是一个局部破坏逐渐扩展形成滑裂面的渐进破坏过程,考虑河流冲刷作用能更真实地反映坡脚和河床的变形与破坏情况;(3)堤岸边坡失稳时,在土层的分界面处滑动圆弧塑性区出现不连续现象,等效塑性应变非零区域不仅分布于边坡坡面的滑动圆弧范围,且分布于一定范围的土体内部,依此无法确切地评判和描述边坡失稳状态,只可将塑性区(或者等效塑性应变)从坡脚到坡顶贯通作为边坡失稳的参考依据;(4)河流冲刷使堤岸的安全系数降低,河水位越高,冲刷作用使堤岸的稳定性降低的幅度越大。5.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饱和-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以分析非饱和土堤岸非稳定渗流场特征,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堤岸非饱和区与饱和区之间存在连续的水流,部分水流在基质吸力的作用下向上流入非饱和区;(2)在饱和-非饱和渗流场中,堤脚区域仍是最易发生局部渗透破坏的区域;(3)水位快速上升时,靠近上游坡面土体首先达到饱和,堤脚渗透流速下降后又逐步上升并趋向稳定;(4)河水位骤降时,在渗透性较大的砂土层饱和度下降较快,但在渗透性较小的黏性土层饱和度变化相对滞后,河水位的骤降加大了堤岸的水力梯度,使渗流速度加大,从而降低了堤脚的渗透稳定性。6.基于饱和-非饱和渗流应力耦合模型和前述试验结果对非饱和土堤岸的整体稳定性进行了研究,以分析河水位反复升降对非饱和堤岸稳定性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1)河水位快速上升使堤岸边坡的稳定性降低,此后随着渗流场孔隙水压力的调整,堤岸边坡的安全系数亦有所调整并趋向稳定;(2)河水位骤降使堤岸边坡的稳定性降低,水位下降后120h是较危险的时刻;(3)考虑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力提高了堤岸边坡的安全系数,河水位反复升降后堤岸边坡稳定性降低。
其他文献
<正>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指向的是综合与能力《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实验稿的基础上,凝练了运动能力、健康行
在经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2002~2011年间的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模型,并通过对影响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的多个因素的分析,构建了以安徽省城镇化比率为因变量,以安
针对综合评价模型中指标体系构建的主观随意性问题,提出了测度指标体系优良性的四个标准:鉴别力、相关性、有效性与可靠性,分别构建了相应的测度指标,并通过实例测度和比较了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吻合口溃疡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18例复发吻合口溃疡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原因重新制定手术方式,彻底治愈吻合口溃疡.结果随访16例(0.5 a~10 a)有13例手术
本文首先介绍滨海地区土地资源特点和利用现状,然后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接着在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构思的基础上,列举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SO)兔模型TNF-α mRNA、NF-κB mRNA表达的变化,部分阐明ASO炎症反应机制。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动物模型,观察主动脉内皮组织TNF-α m
<正>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今已进入到一个全面的新媒体时代。虽然电视作为第一媒体的地位依然无法撼动,但是受众的心理和观看习惯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与传统媒体
只有构建在新技术基础上,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自助出版模式才是有创新性、有生命力的。
聚合物纳米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机械性能,在药物传输和靶向释放、组织工程、植入物表面改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是制备纳米级连续纤维的唯一方法,
目的:探讨华蟾素和姜黄素联合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原子力显微镜(AFM)探测细胞形貌、细胞表面超微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