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力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各个学段尤其是中小学有序地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然而,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实践活动和研究成果仍然比较薄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放置于文化变迁的动态过程中研究,必然会获得更加宽泛、更加理性也更加多元化的理解视角。由此,本研究运用文化堕距理论,采取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进行系统探究,力图明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时代价值,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现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实践路径,以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所裨益。文化堕距又称文化滞后或文化失调,是由奥格本首次提出的,用于解释文化变迁中由于各部分变化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种种问题。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文化堕距视角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具有更加重要而且特殊的时代价值。近年来机关、企业、学校和农村社区等有关单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进行了不少探索性的实践,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是从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来看,新时代教育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要与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在文化堕距视角下仍然显现着价值认知存在偏差、制度建设不到位、物质要素开发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基于文化堕距视角优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推进路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以理念变革为先导,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价值认知;以地方政府为主导,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制度建设;以教育实践为基础,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续教育的物质要素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