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美学区的种植修复已经得到了文献的充分证实,大量的对照性临床试验也证实了美学区牙种植的整体存留率和成功率与报道的其他适应证相似,但是如果将种植美学的评价指标一并加入到种植成功的评价标准后,成功率明显降低。本文介绍美学区多颗牙连续缺失种植修复的治疗过程,探讨种植修复治疗过程中使用的相关种植外科及修复技术,总结能够在美学区连续缺失病例中获得良好种植美学效果的临床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材料与方法:本文选取了5位典型的美学区多颗牙连续缺失的患者,均来自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在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于种植中心进行了种植修复。首先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及口腔检查,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拟种植区的可用骨量,对患者客观存在的美学风险进行详尽的评估,并利用影像辅助分析软件进行种植区域的三维分析,与患者充分交流沟通后,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美学风险,最终制定种植治疗方案。对于存在骨缺损的患者在种植术前进行外置式植骨(Onlay植骨)或种植同期进行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对于符合即刻种植或即刻修复适应证的患者采取即刻种植或即刻修复技术;无法进行即刻修复的患者,采用纵向螺丝固位的临时修复体通过动态加压技术进行早期修复,以期获得与周围牙龈软组织相协调的穿龈轮廓;待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牙龈软组织健康、形态良好且稳定后,通过制作个性化转移杆,制取最终理想的穿龈轮廓;选择个性化制作的氧化锆基台以及全瓷修复体进行永久修复。5例美学区多颗牙连续缺失采用种植修复的典型病例中,共植入种植体10颗,均为骨水平种植体,其中瑞士Straumann 4颗,德国BEGO 6颗。其中有2例患者进行了Onlay植骨,3例进行了即刻种植,2例进行了即刻修复。结果:5位美学区多颗牙连续缺失并进行种植修复的患者,共植入10颗种植体,经过10-16个月的临床观察,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无病理性骨吸收,功能良好。Onlay植骨以及GBR技术骨增量效果可靠。在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合理应用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技术,短期内可获得较理想的临床效果,特别是美学效果。采用临时修复体进行软组织诱导成形后,通过个性化转移杆,可以精确地转移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形态,临床上操作简单可行,患者对最终美学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美学区连续多颗牙缺失的种植修复按照国际口腔种植学会的分类属于“复杂”或“高度复杂”类型,通常伴有软硬组织不足,是最具挑战的临床治疗程序。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谨慎的治疗计划,要实现短期或长期的治疗效果,与临床医生的个人专业技能密切相关,多数需要以团队的方式,包括外科、修复医生以及工艺技师相互配合,尽可能地利用当今较好的生物材料和技术,包括Onlay植骨、GBR等技术进行骨增量,为种植体植入理想的三维位置提供硬组织基础;合理应用即刻种植和即刻修复技术美学效果良好;采用临时修复体进行软组织塑形;以及个性化制作的氧化锆全瓷修复体等美学修复技术,共同努力达到最终理想的美学修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