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语境中的回望——美华女作家严歌苓的“中国记忆”小说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aphim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散语境中的双重文化背景拓宽了严歌苓的文化视野、赋予她多元的创作视角,使她的小说表现出跨文化选择的意义,而学术界目前对此关注尚不够充分。严歌苓融合中西文化视域的“中国记忆”小说以跨文化视角审视故土,集中体现了作者在中西两种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回望心态。作者生活于异质文化语境之中,却坚持用母语中文讲述中国往事,使渗入血脉的文化印记有了展露的平台,而流散作家的身份又使她具有跳出民族政治圈子的理智与清醒,从而能够以中西双重文化视角完成对母国的回望。   严歌苓选择作为流散语境中的“游牧者”,自由地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她以“局外人”的文化身份回望中国,其创作的“中国记忆”小说成为美华文学中的“异数”;流散作家的身份使严歌苓对中西两种文化作出较为客观的判断和选择。她将西方“人性观”作为反观中国现当代历史的着眼点,然后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写出回望目光中的女性想象,同时构筑了一个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家园。对中西文化的不同选择偏向集中体现了作者在流散语境中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真善美”的不懈追寻:在中西文化的交互影响下,严歌苓运用了回环往复的环形叙事和匠心独具的儿童叙事,以服务于“中国记忆”小说的创作目的和文化内涵;严歌苓的“中国记忆”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发扬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性观”,同时传承了冰心“爱的哲学”,具有中国古典文化情怀。中西文化的交汇为她的“中国记忆”小说增添了文化深度。   本文将严歌苓的“中国记忆”小说置于比较文学领域,运用了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对它的跨文化解读,阐述作者在流散语境中以双重文化视角回望中国的内涵,探究她为世界华人特别是中国读者提供的不同于内地作家的审美经验,以填补严歌苓研究的学术空间。
其他文献
深圳巴士集团的“巴士工匠”们在工作中有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成一行的敬业精神;有着耐心、专注、坚持的工作态度;有着追求完善、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优良
期刊
期刊
王海钧先生研习书法已经二十多年了。年轻时戎马倥偬,转业后在陕西钢厂工会搞宣传,写得一手好美术字,那时候偶尔也练书法,但苦于没有时问。1993年退休后,王老开始潜心钻研大
PLC的问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rnPLC问世于1969年,它的问世是里程碑式的.在这之前,逻辑控制和顺序控制只能借助于继电器和步进器等机电器件,要构筑一个功能较为复杂的系统,那
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供应商ABB在进入21世纪的第6个年头开始展示出她存在的巨大价值,她帮助全球工业和电力行业客户在提高业绩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的能力大放
在中国文学史上,宋代是继唐代之后的又一座高峰。但是,三百多年的宋代文学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徽宗、高宗时期的文学成就与前后相比明显偏低。如果将宋代文学的历史比作一条长河,那
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无锡在21世纪初迎来了发展盛世,成为中国经济中心地带长三角的一颗耀[明珠。2006年8月2日,无锡尚德宣布以约3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日本太阳能光伏生产企业MS
期刊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能够起到加强否定语气作用的单音节语气副词“又”和“并”。在前辈时贤的研究基础上,基于北大语料库的真实语料,我们发现虽然语气副词“又”和“并”都能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