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包括频繁的食品安全事件在内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健康,损害了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并且一旦曝光不安全产品还会给生产企业带来巨额损失,这些都降低了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完全信息情况下,消费者和厂商都清楚产品的质量,买方会为高质量产品支付高价,低质量产品支付低价。但是在现实情况下,由于市场机制和法律监管机制等不到位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现象,这就是市场失灵。当市场失灵时,就需要政府介入进行规制。政府规制是改善产品质量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标签管理、准入资格认证、最低质量标准等方法对失灵的市场进行管制,而最低质量标准是政府部门经常采取的规制手段。本文首先对信息不对称引起的无效率进行了分析,进而引出最低质量标准的实施才能提高市场效率,然后对最低质量标准的治理机制进行了数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与美国、日本两个发达国家以及越南、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的最低质量标准的高低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介绍了中国、美国、日本三个国家的质量标准体系并且针对中国的情况的提出了建议。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介绍了论文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阐述,又简单介绍了文章的分析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对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文章的中心部分,分别对最低质量标准的治理机制和中国的最低质量标准高低问题进行了阐述。第五章介绍了影响中国最低质量标准实施的因素,最后一章针对最低质量标准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