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活血法改善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

来源 :云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l8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弱精子不育症患者以及弱精子症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法对改善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患者的精子活动力及症状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健脾益肾活血法改善精子活动力的病理形态学干预效应机制,为健脾益肾活血法治疗弱精子不育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按纳入标准纳入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患者90例(脱落6例),予以健脾益肾活血法(即聚精助育汤)口服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收集精液样本并进行精子质量分析,做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研究。2以弱精子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进行测定大鼠附睾游离精子活动力,采用HE染色后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及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精子尾部线粒体超微结构并摄片,明确健脾益肾活血法对睾丸组织生精环境的效应,并揭示其改善精子活动力的效应机制。结果:1临床研究健脾益肾活血法改善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根据临床疗效评价标准,本研究有效病例84例,治愈10例(11.9%),显效36例(42.9%),好转29例(34.5%),无效9例(10.7%)。总有效率89.28%。治疗后精子百分率(A级、A级+B级)均比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治疗后患者证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84例患者以21岁~40岁为主,占总人数的79.8%,平均年龄为33.83±6.725岁,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47岁。2实验研究2.1健脾益肾活血法对大鼠精子运动能力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精子总活率均有显著下降。2.2睾丸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造模后,模型组睾丸损伤严重,平均损伤程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干预后,各治疗组睾丸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高、中剂量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低剂量组改善不明显(P>0.05)。2.3电镜检测睾丸内精子的超微结构经聚精助育汤干预后的超微结构上,基底膜较规则,支持细胞与基底膜间隙致密,线粒体轻度肿胀,线粒体嵴轻度断裂,部分空泡化,但整体优于模型组。结论:健脾益肾活血法可有效治疗脾肾两虚夹瘀型弱精子不育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修复损伤的睾丸组织,改善睾丸生精环境,从而恢复其生精功能。
其他文献
植物内生真菌能够缓解各种逆境环境并促进宿主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作用已为前人所证实。千年桐作为理想的生物油原料树种,为促进其在南方土壤中的生长发育,对千年桐内生真菌的
背景及目的:系统评价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与妇科恶性肿瘤及其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CNKI、VIP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克罗恩病(CD)两型,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等多方面影响。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的研究表明与肠道屏障结构功能、炎症及免疫反应相关的遗传易感基因可促进IBD的发生[1]。国内外均有研究发现MYO9B基因与IBD发病相关,但对于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IBD患者所得结论略有差异,其基因多态性存在
自然保护区对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自然保护事业蓬勃发展,自然保护区价值评价工作刻不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认知障碍的特点,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1H-MRS)技术分析PD执行功能障碍患者脑内不同部位的代谢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1月在广
转化生长因子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 1)通过影响始基卵泡库的维持、早期卵泡发育、颗粒细胞增殖与分化、卵母细胞成熟及胚胎着床在哺乳动物繁殖过程中
林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影响因子,可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并对人民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福建省是我国南方的主要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第一,也是林火高发区,其中人为火
革兰氏阴性杀鱼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piscicida)是一种在多种鱼类宿主中致病的鱼类致病菌,导致鱼类罹患爱德华氏菌病而大量死亡。E.piscicida在鱼体内的定植和致病过程主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至更为突出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人
目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由于肝脏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炎症性损伤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体内凋亡细胞负荷过重和对凋亡细胞的清除缺陷参与了以AIH为代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F-肌动蛋白(F-actin)是凋亡细胞继发性坏死或原发性坏死时释出的一种DAMPs(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可与树突状细胞表面受体CLEC9A(C型凝集素9家族A成员)特异性结合,启动自身免疫应答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