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具升发之性,主疏泄,使气机流畅,又主藏血,司血之贮藏,故有体阴用阳之谓。肝为气化之发始,握气血之枢机,乃升降之根本,肝兼阴阳之体用,肝合刚柔之德。肝在病理上具有郁结、上扰、下迫、横乘、流窜的特点,具有太过、不及、热化、寒化的病理变化,常常影响上下左右,欺强凌弱,涉及乘土、刑金、冲心、耗肾之变,因此多诱发其它脏腑发病,形成肝病为害的广泛性。因而调肝可以治疗百病。故而古人有“肝为万病之贼”的说法。历代不少医家就肝病的理论如对肝的生理、病理的阐述、肝病病因的分析、辨证的归纳以及治疗原则和方药运用,都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切的体会。特别是在肝病的临床证治方面,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直至清代,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肝病的证治,经过无数医家不断归纳总结丰富肝病的辨证论治体系,概述了肝病的辨证要点及治疗方药,最终形成了以肝气肝火肝风三纲统领肝病辨治的三纲学说,这为中医肝病辨治规律的研究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目的:细数肝病源流,详申三纲精义,发扬先贤之说,深入探究肝病三纲学说,有益于提高临床疗效、发展中医理论。2.方法:本课题以叶天士、王旭高、林佩琴有关肝气、肝火、肝风三纲学说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内经》、《难经》、《伤寒论》等著作以及古代医家如巢元方、孙思邈、钱乙、张元素、朱丹溪、张景岳、李中梓、邵新甫等学术观点,并参考近现代名医张锡纯、张山雷、程门雪、岳美中、刘渡舟、章真如等有关肝脏生理、病理、辨证论治观点,对于肝病三纲辨治学说加以辨析,明辨各自含义,厘清相互联系,探讨证治方法,尤其是对王旭高治肝三十法加以诠释。3.结果:肝病三纲学说是在清代叶天士倡导肝气、肝火、肝风同源影响下,经由王旭高、林佩琴等发展历代肝脏病机证治,才得以建立起来的。肝病三纲学说是以肝气肝火肝风三个病机环节为分证纲要,概括多种虚实寒热具体证候,从生理、病理、治法、方药几个方面阐述了肝病证治,体现出其说是一个以纲代目,以肝脏为中心,兼涉其他脏腑,理法方药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发展中医脏腑辨证理论,提高中医辨治肝病水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其在理、法、方、药诸多方面皆补充和发展了前人关于肝病的辨治学说,其中尤以将反映肝脏生理和病理特点的病机环节作为辨证纲要最富深意。并且,三纲学说的学术思想和主要内容得到了后世医家的普遍接受和广泛应用,以致成为目前脏腑辨证理论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结论:肝病三纲辨治学说的形成是脏腑辨证学说发展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它标志着中医学具备了一个成熟而丰富的肝病辨证论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