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SCR)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疾病,以消化道神经节细胞缺失为主要特征。目前的研究显示多种基因与其发病有关,其中RET原癌基因(RET proto-oncogen)是最主要的基因。RET基因多态性和单倍型,包含疾病相关的突变,可能作为基因修饰因子存在,并且可能增加神经嵴胚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紊乱的危险性。基因多态性在正常人群中相对常见,在基因突变较少的高外显率疾病中可增加普通人群患病的危险性。本实验研究天津地区先天性巨结肠RET基因13号外显子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其与HSCR发病的关系。资料和方法:收集2003年5月至2007年8月在天津市儿童医院外科诊治的HSCR患儿的静脉全血标本73例,其中男59例,女14例,长段型13例,短段型60例,年龄24天—8岁,均为散发,无家族性HSCR遗传病史。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证实为HSCR。收集10例与胃肠道疾病无关的患儿静脉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术前抽取研究样本静脉全血2ml用盐析法提取血样本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RET基因13号外显子,应用直接测序方法分析13号外显子的基因多态性改变,比较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RET基因13号外显子存在T769G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polymorphisms,SNP)改变,等位基因G较等位基因T的频数高,T769G等位基因的频率在HSCR组中为G89.0%,T11.0%;在对照组中为G50.0%,T50.0%。两组的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9,P<0.001)。HSCR组中两种临床表型的等位基因频数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837,P>0.05)。结论:RET基因13号外显子T769G位点基因多态性改变与HSCR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存在种族差异,等位基因频率与HSCR的临床表型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