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乡域建筑多为低层住宅,单位建筑面积分摊的屋顶集热面积大,供暖保证率高,适宜于发展太阳能供暖技术。受太阳能辐射波动性、不连续性、能流密度低等因素影响,需与其它热源联合使用以维持系统稳定。而西北不同地域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受当地能源现状、热源技术、经济特性及环境效益等因素影响。因此,寻求合理的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选取方法,是西北乡域推广太阳能供暖技术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西北乡域地区供暖现状的分析研究,太阳能供暖系统可与燃煤锅炉、燃气壁挂炉、燃油锅炉、电锅炉、空气源热泵、生物质锅炉等多种辅助热源形式联合运行。本文根据太阳能资源分布和建筑气候分区将西北地区划分为七类典型区域,以各区域典型建筑为例建立供热系统模型,从能源支撑、经济特性、技术特性及环境效益等方面综合分析了上述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并对其进行模糊定量处理。基于web sever设计适宜性优选程序,便于根据当地资源环境及自身情况进行自主热源形式选择。获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提出了西北乡域太阳能联合生物质能供暖资源可行性优选等级。根据分析结果,新疆、宁夏自治区属于可行性Ⅰ类地区,联合供暖保证率分别达到96%、100%,陕西地区属于可行性Ⅱ~Ⅲ类地区,联合供暖保证率可达到78%,青海、甘肃地区分别为76%、56%,属于Ⅲ~Ⅴ类地区。西北乡域太阳能与生物质能联合供暖的资源可行性较高。(2)建立了辅助热源适宜性评价体系。在连续供暖情况下,生物质锅炉最适宜作为太阳能供暖辅助热源,在当地自有生物质储量较丰富时可优先考虑。柴油锅炉、电锅炉的适宜性评价优度最低,生物质锅炉、燃煤锅炉的适宜性总优度值随经济性权重的降低而降低。(3)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经济特性在能源、技术、经济、环境效益四个主题层指标中影响最大,占比0.34~0.54;且辅助热源之间的总优度差值随经济性权重的增大而增大。收入越高、可接受供暖投资越大的家庭,技术特性、环境效益占比高,对新型供暖形式更为热衷;反之,更易接受传统供暖模式。(4)基于Web Sever设计了适宜性优选程序,并以咸阳市、玉树州、乌鲁木齐市等地的农村建筑为例应用太阳能联合供暖系统,将当地资源环境现状带入系统运行检验,计算结果显示符合要求。优选程序可便于当地居民综合考虑主观、客观因素选择适宜的辅助热源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