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肺康复(呼吸肌训练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观察加味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肺康复(呼吸肌训练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合并肺动脉高压(痰瘀阻肺型)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呼吸肌功能、肺功能、肺动脉压力、呼吸困难指数、运动耐量、生活质量及呼吸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加味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肺康复(呼吸肌训练器)的临床疗效机制。为中医药及肺康复治疗COPD稳定期合并PH提供一定的临床试验依据。  对象及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3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就诊的患者120例,通过病史、既往检查、肺功能等明确诊断,西医诊断为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中医辨证属肺胀病(痰瘀阻肺型)的患者;采用随机入组、单中心、开放对立研究,分为中药组(A组)、肺康复(呼吸锻炼)组(B组)和联合组(中药加呼吸肌训练器锻炼)(C组)各40例,疗程12周。中药组在西医常规治疗(予氧疗、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的基础上)基础上,服用加味川芎平喘合剂(早晚各一帖),疗程12周;肺康复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呼吸肌训练器锻炼,疗程12周;联合组在中药组基础上,联合呼吸肌训练器肺康复方法治疗,疗程12周。干预12周后,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呼吸肌功能、肺功能、肺动脉压力、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生活质量等相关检测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1.基本资料:三组患者干预前,年龄、身高、体重、病史、肺功能、呼吸肌功能、呼吸困难指数、CAT评分、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2.三组干预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干预12周后,C组能明显降低COPD稳定期合并PH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中药组、锻炼组、联合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5%、76.3%、97.4%。  3.三组干预前后肺动脉压力比较:干预12周后,三组肺动脉压力较各组干预前均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肺动脉压力变化值比较:中药组、联合组较锻炼组降低明显(P<0.05);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联合组较中药组降低明显(P<0.05)。  4.三组干预前后P0.1、MIP、MEP等指标比较:干预12周后,三组P0.1(0.1s气道阻断压)较各组干预前都有所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P0.1变化值比较:锻炼组、联合组较中药组显著降低(P<0.05);锻炼组和联合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三组MIP(最大吸气口腔压力)较各组干预前都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中药组最大吸气口腔压较干预前变差,而锻炼组和联合组较干预前最大吸气口腔压显著增加(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MIP变化值比较:锻炼组、联合组较中药组显著增加(P<0.05),锻炼组和联合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锻炼组、联合组较干预前MEP(最大呼气口腔压)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较干预前ME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MEP变化值比较:锻炼组、联合组较中药组显著增加(P<0.05),锻炼组和联合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5.三组干预前后肺功能各指标的比较;干预12周后,三组肺功能各项基础指标(FVC、FVC%、FEV1、FEV1%pre、FEV1%FVC)较干预前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  干预12周后,三组PIF(吸气峰流速)较各组干预前,其中中药组前后PIF无显著性变化(P>0.05),锻炼组、联合组较干预前显著性变化(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PIF变化值比较:锻炼组、联合组较中药组显著增加(P<0.05),锻炼组和联合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FIF50、FIV1、PEF、MEF75、MEF50、IC、MVV和DLCO有着与PIF相似的结果。干预12周后,三组RV(残气量)较各组干预前比较,其中中药组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锻炼组、联合组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RV变化值比较:锻炼组、联合组较中药组降低显著(P<0.05),锻炼组和联合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三组RV%TLC(残总比)较干预前无显著性变化(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RV%TLC变化值比较:中药组、锻炼组、联合组三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6.三组干预前后六分钟步行距离、mMRC、CAT、BODE指数比较:干预12周后,三组六分钟步行距离较干预前显著增加(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六分钟步行距离变化值比较:联合组较中药组显著增加(P<0.05),锻炼组和联合组间及中药组和锻炼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三组mMRC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mMRC评分变化值比较:联合组、中药组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中药组和联合组较锻炼组mMRC评分显著减少(P<0.05)。干预12周后,三组CAT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CAT评分变化值比较:联合组较中药组CAT评分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和联合组较锻炼组CAT评分显著降低(P<0.05)。干预12周后,三组BODE指数较干预前显著减少(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BODE指数变化值比较:联合组较中药组和锻炼组BODE指数评分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较锻炼组BODE指数显著降低(P<0.05)。  7.三组干预前后血液指标的变化情况比较:干预12周后,三组CRP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CRP变化值比较:联合组和中药组较锻炼组CRP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和联合组组间CRP无显著性差别(P>0.05)。干预12周后,三组FIB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FIB变化值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较锻炼组组间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和联合组组间FIB无显著性差别(P>0.05)。干预12周后,三组PT较干预前显著延长(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PT变化值比较:中药组和联合组较锻炼组组间PT显著延长(P<0.05),联合组较中药组PT显著延长(P<0.05)。干预12周后,中药组和联合组APTT较干预前显著延长(P<0.05);锻炼组较干预前无显著变化(P>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APTT变化值比较:联合组较中药组PT显著延长(P<0.05)。干预12周后,三组D-二聚体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D-二聚体变化值比较:联合组较中药组和锻炼组组间D-二聚体显著降低(P<0.05);中药组和锻炼组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三组PaCO2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PaCO2变化值比较:联合组和锻炼组较中药组组间PaCO2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较锻炼组PaCO2显著降低(P<0.05)。干预12周后,三组PaO2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PaO2变化值比较:联合组和锻炼组较中药组组间PaO2显著升高(P<0.05);联合组较锻炼组PaO2显著升高(P<0.05)。  8.三组干预前后SGRQ总分及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的变化情况比较;干预12周后,三组SGRQ总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SGRQ变化值比较:联合组较中药组SGRQ变化值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和锻炼组及中药组和锻炼组SGRQ变化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三组症状部分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症状部分评分变化值比较:中药组较锻炼组症状部分评分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和锻炼组及联合组和中药组症状部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三组活动部分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活动部分评分变化值比较:锻炼组和联合组较中药组活动部分评分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和锻炼组活动部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2周后,三组影响部分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三组间干预前、干预后影响部分评分变化值比较:锻炼组和联合组及中药组三组影响部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中重度COPD合并PH患者呼吸肌肌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  2.加味川芎平喘合剂长期疗效较好,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痰瘀阻肺型COPD稳定期合并PH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肺动脉压力、提高运动耐量,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血清CRP、PaCO2、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清PT、APTT、PaO2。  3.呼吸肌训练器锻炼可降低血清CRP、PaCO2、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清PT、APTT、PaO2,但效果没有中药组好;通过呼吸肌训练器锻炼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肺动脉压力,提高了患者吸气肌肉和呼气肌肉的力量,并降低呼吸中枢系统的驱动力,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相关指标、运动耐量、呼吸困难指数、生活质量评分等。  4.加味川芎平喘合剂联合肺康复(呼吸肌肉训练器)临床疗效最优。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肾衰Ⅱ号方改善CKD3-4期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和临床疗效以及探讨肾衰Ⅱ号方影响超声造影肾血流量灌注与肾功能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机制。  方法:原发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审视今天的课堂教学,我个人认为“以生为本”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一节好课的标准以及课堂的有效,高效要看学生获得了什么,提高了什么,发展了什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真正意义上体现“以生为本”呢?下面就谈一谈新课改以来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变“教案”为“学案”   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教师讲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方面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小组合作学习以一个展新的姿态走上教学舞台,深受教师和同学们的青睐。本人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努力实践和探索,以下就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好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些简单的认识。   一、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策略,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学生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摘要: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情境,才能推动其求知欲,发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为科技
目的:探索电针内关穴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中对心肌损伤的保护效应及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JNK、P38表达的影响,阐明电针内关穴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理。  方法:采用人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党的生活读者微信俱乐部成立啦!在俱乐部里,小编会发布征稿启事,还将不定期举办读者交流活动。您可以向小编直投稿件、提供报道线索,还可以与来自天南海北
糖尿病性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简称DGP)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到目前为止,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仍缺乏理想的药物治疗方法。  研究发现,针刺能明显改善
近日,兵团纪委通报了2017年上半年查处的6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典型案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纪委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自治区党委十项规定、兵团党委二
目的:  1.探索乳腺癌术后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引起的骨代谢异常与ERα基因rs9340799、rs223469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之间的相关性。  2.观察补肾壮骨方防治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