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日丛报》看英国对中国的认识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ie041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丛报》(Chinese and Japanese Repository)是由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汉学教授詹姆斯·萨默斯(James Summers,1828—1891)于英国创办、1863—1865年发行于伦敦的综合性英文月刊,共出版29期。该刊将中国和日本列为主要关注对象。《中日丛报》创刊之时,英国展现其工业革命傲人成果的万国博览会刚刚过去12年。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成果,大肆进行殖民扩张,英国人由此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产生极强的优越感,并产生了将自己的文明传播到世界的“使命感”。19世纪中叶也是欧洲人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状态、在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直到自由活动的时期。与此同时,19世纪欧洲人文学科逐渐专业化,关于他者文明的专门学科“民族学”也在殖民活动广泛开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在这种背景下,詹姆斯·萨默斯1853年成为国教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汉学教授,在任职期间,为了向英国读者普及中国及周边国家知识、满足英国在华活动需求,吸引本国人对在华活动的支持,也为拓展自己的学术资历,萨默斯创办了《中日丛报》。本文以《中日丛报》上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章为基础探讨英国对中国的认识。《中日丛报》上刊登的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章共68篇,可分为历史、民俗、科学、文学四大类。这些内容的出现极大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为英国人在华活动提供了有关中国语言、礼仪、习俗的知识,并使英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得到深化。这些文章源于英国人对中国的观察,亦反映了英国对中国的兴趣所在。深入探究分析这些文章,可以更深入了解到英国在华活动的重点,同时可以了解到英国对此时的中英关系的定位。从马可波罗时期到19世纪上半叶的五百年间,英国所积累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是《中日丛报》涉及中国历史文化的文章所反映的英国人对中国的认识的基础。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在华活动规模扩大更使之对中国有了更直接更全面的切身体验,英国人对中国的认识相比于以往不仅有很大的变化,并在一些方面形成了新的认识。19世纪中下半叶英国对中国认识的深化不仅由于其在华活动规模扩大,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19世纪经典社会进化论的出现,也都影响着英国人对作为他者的中国的观察和认识,《中日从报》也反映了英国对中国认识的这种嬗变。
其他文献
当前老龄化社会中许多空巢老人存在“生命困顿”问题,自杀现象频有发生。关注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升老年人的生命意义感受到人们重视。本研究旨在通过专业小组工作方法的介入
本文针对海洋应急修复背景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水下应急修复的“高压干法水下激光熔覆表面修复技术”,并对此展开了系统的工艺实验研究和成形性能验证。从材料形态上区分,激光熔
地方志往往跨越朝代,关注一地的地理、政治、经济、历史与人文。其中的信息会被更新。因此,从整体看地方志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文本。然而,主导地方志编撰的群体,包括地方官、地
健康是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全民健身计划》提出通过体育的手段作为改善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实施未病先防,强身健体的发
学位
物联网在我国飞速发展,其安全问题日益显现,并已成为阻碍其广泛应用的主要瓶颈。物联网接入设备众多,且形态功能各异,保证终端接入安全已经成为物联网安全的研究热点,雾计算作为一种新型的计算模式,是对云计算的扩展,能够在本地为用户提供部分云计算平台的服务功能。可以减轻云平台的计算、存储和传输负担,也可以减少终端用户的等待时延,是物联网的有效承载。因此,研究基于雾计算的物联网安全接入控制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信息隐藏是将待隐藏的信息通过某种算法嵌入到载体中,以不引起注意的一个过程。载体类型通常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相比于文本、图像,数字视频在空间域和时间域上的冗余更大,即可供嵌入的空间更广,因此研究基于视频的信息隐藏技术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近些年,在视频的编解码标准中,由于H.264标准具有高压缩率、强容错率和网络无关性等特性,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在研究H.264标准的基础上
对于图像识别任务来说,通用结构是卷积神经网络与Softmax交叉熵损失组合。但是,Softmax函数的“过于自信”的特性会导致模型出现过拟合甚至是错误分类问题的发生,同时由于人脸识别任务与图像分类任务不尽相同,通常采用欧氏距离或者是余弦距离公式来计算特征距离,判断相似度来进行人脸验证。基于此,本文对Softmax交叉熵损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实验证明。首先采用了MNIST数据集,搭建了一个适合的卷积
物联网和通信技术的蓬勃发展为车联网的兴起创造了机遇。车辆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收集自身以及周围环境的大量数据信息,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处理为用户提供各种车联网服务。但是随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5G技术将在2020年完成标准制定并全面商用。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大规模天线阵列(Massive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assive MIMO)技术研究潜力巨大。无线媒质固有的开放性特征使无线网络信息传输深受窃听困扰。传统的无线安全对复杂的高层加密依赖性很高,而物理层安全作为底层安全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物理特性存在的固有差异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