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真情——安徽贵池荡里姚傩仪式音乐的人类学研究

来源 :中国艺术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jieh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傩是一种带着面具歌舞的驱邪祈福仪式。它具有极为久远的历史,是积淀深厚的传统文化宝库。本文选取安徽贵池地区的一个山区村落——荡里姚作为研究对象,在宏观背景下展开微观研究,期望在深入、细致的个案研究中展示其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并进一步管窥较为宏观的文化规律。 本文共九章。主要内容可以归结为“一个中心”、“三个支点”和“两条脉络”: “一个中心”是指本文研究的中心取向。从描述走向阐释,以描述为基础,借鉴多种理论,综合多种材料,运用多种研究视角,深入阐释文化表象背后的意义是本文始终坚持的方法论核心。 “三个支点”是指本文主体部分的三个基本支撑点。其一是运用符号学、象征和隐喻学说的文化阐释(第三、四、五章),包括对仪式的空间、时间、道具、行为方式、音乐表象及意义的多角度阐释。本文认为,傩文化是一个充满象征和隐喻的符号体系,一件物品、一个道具、一段乐舞、一出戏剧,无不被赋予超越自身形态的象征与隐喻涵义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其二是文化功能剖析(第七章),包括局内人视角、局外人视角,以及礼乐文化视角三个不同角度的文化功能阐释。本文认为,傩仪式、歌舞、戏曲,能够存续到今天,就是因为它是有着实在意义的文化事项,有着重要的文化功能。其三是文化形成、维系、发展与变迁的文化动态考察(第六、八章),包括对历史、社会、自然、个人几方面因素在其中产生的影响情况以及现代化语境中的文化冲突与调适分析。笔者认为傩文化始终处在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之中,民歌的交流与传播、民歌与戏曲的相互借鉴与渗透,“历史的建构”、“个人创造与体验”、现代化进程中的冲突与调适都是文化变迁的具体体现。 “两条脉络”是指本文研究的两个主要线索,一是文化意义阐释,一是文化功能解剖。本文有三章是在“象征和隐喻的符号世界”的名义下展开论述的,其他章节虽然没有以这个名义展开,但探索文化的符号意义仍是贯穿其中的研究主题之一。这就形成了一条显而易见的文化意义阐释脉络。另外,虽然本文只有一章是专门剖析文化功能的文字,但是,象征和隐喻的符号意义、文化的形成与维系、当代语境中冲突与调适等等都是以文化功能为依托的,文化变迁也是文化功能为适应新条件而作出调适的结果。这样,又形成了另外一条时隐时显的文化功能解剖脉络。这一隐一显的两条脉络,就像人体的任督二脉,对整个机体的有序运转意义非常重大。 最后一章总括全文,归纳了九点总体结论,并揭示了“假”与“真”、虚与实、神圣与凡俗在傩文化中的对立统一,提出“假面真情”这一关于荡里姚以及所有傩文化的核心命题。
其他文献
对添加聚苯乙烯(PS)作粘结剂的铜粉进行了温压成型试验,研究了PS含量、温压工艺参数等对温压压坯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S的加入可以明显提高铜粉温压压坯的致密化程度,提高压
期刊
“海上画派”诞生于中国新旧历史时期的进程中,社会动荡不安,上海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环境,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经济的需求带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至此“海上画派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针对流动务工人员的手机设计是在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日益上涨以及这一弱势群体利益得不到普遍关注的大背景下,对其日常使用最频繁的手机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人性化的多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