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中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变迁研究——政府治理模式的视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_20365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校扩招和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政策的推进,高等教育资金来源也逐步从一元走向多元,中国高等教育也紧随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因此,我们不能否认高等教育因应时代变迁及社会发展需要取得的一系列进步和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高等教育从量的扩张走向质的飞跃过程中,面对强大的高等教育需求,现有高等教育筹资多元化框架似乎不那么令人满意,高等教育筹资多元化改革旨在通过引入成本分担机制体现高等教育公平、充分开拓市场空间资源筹集高等教育经费实现高等教育效率,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总量、解决高等教育资金短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但目前的高等教育经来源构成等现状表明,多元化筹资体制改革成效并不大,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没有真正实现多元化,而是形成了以政府拨款和受教育者成本分担为主的二元化格,也没有解决高等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同时,与上述问题相关的一系列新问题,比如高等教育分权化改革以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等教育投资责任划分问题:旨在体现高等教育公平的受教育者成本分担制度实施以后受教育者学费过高而引发的教育公平问题;多元化筹资体制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多元筹资渠道不畅、筹资机制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困扰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不引起我们对多年来的高等教育筹资体制变迁的思考。   鉴于中国高等教育筹资体制变迁因应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在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笔者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法将30年来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和高等教育筹资体制变迁进行回顾分析,并加以纵向的总结,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的视角对中国近三十年来的高等教育筹资体制变迁加以分析研究,归纳出不同时期的政府治理模式对相应高等教育筹资体的制约关系,对当前政府政府治理模式再次面临转型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筹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和评价,并从政府治理模式的角度分析其弊端所在,试图从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维度提出加大政府公共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实现高等教育筹资公平与效率兼顾的良好平衡;最后,加快政府依法行政进程,将政府间的高等教育筹资责任明确化、法定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其他文献
“教学督导”源自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质量的监督和指导对保证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的作用日渐突出,高等院校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督导部门,对
目的:从供需双方视角下调查乌鲁木齐市社区老年人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现状及社区卫生服务供给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及措施,提高老年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国以来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强起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迅速推进,城镇居民收入也稳步提高,但城镇化是否有利于提高城镇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