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地理核心素养的地位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作为教学的重要反馈机制——地理课后作业也应最大化的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本文以学业质量检测的等级划分为考试目标、以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教学目标、结合不同的学年段、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差异进行“动态层次化”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本文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对相关地理课后作业的研究进行定量的统计整理,以因材施教、人本主义、最近发展区等为理论基础。明确地理课后作业“动态层次化”的相关概念,进而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学生和教师,进行关于课后作业“动态层次化”相关看法的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论,从理论方面对地理课后作业“动态层次化”进行原则设计与模型建构。以该模型为理论依据,指引地理课后作业“动态层次化”从设计和实施两大方面进行实践研究,即设计上:以新课标为依据,选取新课标与旧教材的结合点为案例,进而对地理课后作业“动态层次化”进行题目内容的选取和题目的分类设计;实施上:从选取题目层次化、布置作业层次化、作业动态调整、做题方式多样化、教师针对性评价、学生为主讲解作业等过程,探索了依托传统书面式和借助信息平台“动态层次化”课后作业的实施,并对实施结果进行前、中、后测实证研究,进而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方面提出一些实施建议。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新课标的实施还未成熟、动态层次化课后作业的有效性还有待时间检验。对创新点进行总结:从小处着手选题、综合作业层次划分依据、对学生课后作业进行动态管理。以期能为新课改地理课后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一种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