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人》中叙事视角与人物话语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ay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尔夫·艾里森的《看不见的人》自1952年出版以来就引起读者和评论家的关注,被认为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一部史诗,是二战以来最优秀的小说之一。《看不见的人》记录了黑人在当代美国社会不断寻找自我身份的发展过程,“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觉悟、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小说充分运用各种不同的叙事策略,充分展现主人公从无知到觉悟以及寻找身份的过程,是一部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作品。叙事视角和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学和文体学研究的重合之处,也越来越受诸多小说研究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借助申丹的叙述学和小说文体学理论,将从叙事视角、人物话语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二者对小说主题表达的影响对小说进行叙述学和文体学分析,并探析小说主人公对其自我身份认同的过程这一主题思想。针对提出的两个研究问题,即小说《看不见的人》采用了哪种叙事视角和人物话语表达方式和这两种写作技巧对主题表达有何影响做了深入讨论,并初步得出了如下结论:在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内视角和第一人称外视角相结合的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内视角即为第一人称主人公叙述中的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件时的视角,这种提供有限信息的叙事视角给读者留下悬念,并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好奇心。而第一人称外视角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这种视角给读者提供了全知的信息,同时反映了主人公知道真相后更成熟的观点,小说主要通过使用括号、时态的变化、指示词来体现“现在的我”的不同看法和对事件的不同认识程度。这两种叙事视角在小说中交替使用,充分体现了小说主人公从幼稚到成熟,从被蒙在鼓里到了解事情真相这一自我身份追寻的主题思想。在表达人物话语方面,小说运用了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以及言语行为叙述体。小说充分应用了人物话语的各种表达方式,带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故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充分体验他作为一位美国黑人在民族自我意识方面的困惑。深入分析《看不见的人》中人物话语的表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小说,更好地欣赏拉尔夫·艾里森的写作风格,并深入了解小说主人公自我探寻这一严肃主题。笔者期望本文的研究对小说叙事学和文体学相关研究能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并期待对此领域感兴趣的学者做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其他文献
在一些环境中对湿度有特定的要求,如制药类,食品类,电器制作类,轻工类等,对湿度的要求严格,常常相对湿度在10%以下,因此,对除湿空调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体除湿空调除湿的区域可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由于信息获取障碍而导致信息价值受损的人也越来越多,尤其是作为信息弱势群体的残疾人和儿童,因此构建一套基于人权、平等、民
基于压电超声体波技术的钢轨探伤设备被广泛应用于钢轨的缺陷检测工作中。受探头安放位置和钢轨特殊形状的共同限制,现有钢轨探伤设备的压电探头所发射出的超声体波波束难以完
能源匮乏、环境恶化不断地提醒人们节能、环保的重要性。作为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的大户,汽车产业需要更新换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新技术还没能与内燃机驱动技术相媲美的情况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使得信息传播的媒介日趋多元化。除了语言资源之外,其它相关资源如图像、声音、颜色、排版等在对意义的全面构建和解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
随着中国加入WTO,烟草行业在应对国际竞争、提升行业整体核心竞争力等方面,面临日趋严峻的挑战。中国烟草行业的物流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也存在着如管理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发展低碳经济逐渐成为国际主流价值观。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化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共识。巴士交通在我国很多城市是公共交通系统的支柱力量,但其供给现状无法满足群众
当广告创作者根据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思维习惯进行创作,广告情节才能更大程度地吸引受众。大量学者已经从符号学,语用学,修辞学角度对广告语的解读做出了研究。这些研究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