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静电纺丝技术是稳定、高效地制备连续纳米纤维的方法之一。通过此方法制备的微纳米纤维膜具有高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尺寸稳定性好、质量轻等优点。引入互穿网络和功能性纳米颗粒可以使静电纺纤维膜材料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并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以静电纺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纳米纤维为基质,通过原位聚合的方法引入丝胶(SS)与京尼平(Genipin)的交联网络,构建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温敏纳米纤维膜,并初步探索最佳的纺丝工艺,半互穿网络对纤维膜温敏性、热稳定性及水下力学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引入紫外光交联基团,构建具有双交联网络结构的纳米纤维膜,研究双交联网络对纤维膜表面浸润性、溶胀速率、尺寸稳定性及水下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以静电纺聚丙烯酰胺(PAAm)纳米纤维为载体,通过胶体静电纺丝的方法引入温敏性微凝胶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丙烯酸叔丁酯(Poly(NIPAm-co-tBA)),制备具有黑莓状、纺锤体状及项链状结构的一维纳米材料,阐明纳米纤维结构演变的机理,为基于静电纺纤维的有序结构设计和构筑提供理论依据。本论文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以静电纺PNIPAm纳米纤维为载体,通过原位聚合法引入SS和Genipin的交联网络,制得具有半互穿网络结构的温敏纳米纤维膜。研究表明半互穿网络的引入增强纤维膜的尺寸稳定性及在水下的韧性,该纤维膜材料在智能界面、触发器、组织工程支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第二部分,通过自由基聚合制备具有紫外光固化性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co-二苯甲酮(Poly(NIPAm-co-ABP)),并引入SS和Genipin的交联网络,再以静电纺丝及紫外光辐射的方法构建具有双交联网络的纳米纤维膜,研究表明紫外光辐射最佳时间为20 min,紫外光辐射在纤维膜表面引发产生羟基,使其对水的浸润性提高,在水下拉伸测试过程中,通过纤维发生取向及并合、双交联网络断裂的协同能量耗散过程,使纤维膜的水下力学强度得到较大提升。第三部分,以水溶性PAAm为原料,通过胶体静电纺丝引入温敏性微凝胶Poly(NIPAm-co-tBA),调节 PAAm 与 Poly(NIPAm-co-tBA)的比例及纺丝工艺,制备了具有黑莓状、纺锤状及项链状结构的一维温敏纳米材料,研究表明当PAAm在纺丝液中占主导时,制备的纤维结构为黑莓状,当Poly(NIPAm-co-tBA)在纺丝液中占主导时,制备的纤维结构为黑莓状、纺锤状及项链状三者的混合结构,该工作还揭示纤维结构之间演变的内在机理,该材料有望应用于结构色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