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关于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对患者的步行速度、步行幅度、步态、关节活动等运动能力及心肺功能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机器人治疗过程中,不同参数设置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此方面尚无相关研究能够提供准确证据。 目的: 探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基础上,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予以患者不同训练速度,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等相关参数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10例,随机分为慢速组和快速组,人数各5例,经2周慢速机器人训练适应后分别予以慢速及快速干预,并于训练前、训练后2周、6周、8周、12周对患者的步行速度(v)、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步行能力(FAC)及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 结果: 2周适应训练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AC及Berg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6周时快速组步行速度提高程度开始高于慢速组(P<0.05),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及FAC组间无差异(P>0.05);8-12周时慢速组Berg评分高于快速组(P<0.05),步速及FMA快速组高于慢速组(P<0.05),FAC组间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FMA、FAC及Berg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 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过程中早期可予以慢速适应,中期予以快速训练改善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后期可予以慢速训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及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