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步行速度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ssicaG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关于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步行训练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它对患者的步行速度、步行幅度、步态、关节活动等运动能力及心肺功能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机器人治疗过程中,不同参数设置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此方面尚无相关研究能够提供准确证据。  目的:  探索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接受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的基础上,在可以耐受的情况下予以患者不同训练速度,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等相关参数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10例,随机分为慢速组和快速组,人数各5例,经2周慢速机器人训练适应后分别予以慢速及快速干预,并于训练前、训练后2周、6周、8周、12周对患者的步行速度(v)、运动功能(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步行能力(FAC)及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进行评估。  结果:  2周适应训练后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FAC及Berg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但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6周时快速组步行速度提高程度开始高于慢速组(P<0.05),Fugl-Meyer评分、Berg评分及FAC组间无差异(P>0.05);8-12周时慢速组Berg评分高于快速组(P<0.05),步速及FMA快速组高于慢速组(P<0.05),FAC组间无差异。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步速、FMA、FAC及Berg评分均有所提高(P<0.05)。  结论: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行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过程中早期可予以慢速适应,中期予以快速训练改善运动功能及步行速度,后期可予以慢速训练提高患者平衡能力及稳定性。
其他文献
眼压测量是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项目,但是目前的诊断和随访所依据的眼压几乎都是在日常门诊单次测量所得,无法反映24小时内眼压的真实水平。青光眼中眼压的波动是有一定
目的: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其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已渐为人所知。近些年,白蛋白尿和高尿酸血症等非传统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观察采用不同浓度七氟醚或异氟醚与靶控持续输注瑞芬太尼麻醉的神经外科患者术中颈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和脑动静脉血氧分压(AjvDO2)的变
目的:采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测定肝脏灌注指标,研究肝硬化程度与肝脏灌注参数动态变化的关系,以期建立不同程度肝硬化的定量诊断指标。   材料与方法:(1)健康志愿者15例,男10例,
目的:急性胰腺炎是急诊临床较为常见的胰腺疾病,也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急性胰腺炎在急腹症病人中约占22.4%,然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 ABP)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为脑出血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ACE基因和α-adducin(ADD)基因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受到广泛重视,但目前ACE基因、ADD基因与脑出血的关系尚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很高,营养状况的好坏是COPD患者不依赖于肺功能的独立的预后因子,也就是说营养不良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