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材对话类文本中指令类言语行为的语用评估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kingsword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用能力作为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社会生活的沟通交往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这种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母语的使用上,在外语和二语的学习和使用上更为明显。由于生活坏境、社会环境和跨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学生在二语或者外语的实际应用上总会出现一些语用失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习者能有效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语用失误似乎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部分是老师本身的外语语用能力不高,他们没能很好地教授学生相关的语用知识;同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对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不足,教学过程照本宣科,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是依据课标和教材去设定;除此之外,教材中所呈现的真实语境和语用现象相对缺乏,编写时对于实际语境中的语用现象的使用不够充分,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本文主要以奥斯汀和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聚焦于指令类言语行为,以人教社出版的《英语》(Go for it)为例,通过对其中对话类文本的指令类言语行为进行语用分析,调查该套教材中指令类言语行为所占的比重,由此来观察学生能否通过该教材的学习接触相关语用信息,从而领悟英语对话中的语用知识,从而给予教材编写者一些启发和建议,以改善我国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缺乏和低下的现状。研究发现,1)在所设定的28种指令类言语行为中,该套教材中共涉及15种,所占比例53.5%;2)同时教材中各类言语行为的数量不均衡,所占比重不同;3)指令类言语行为的种类在五本教材中的数量也不同。
其他文献
在现实情况下,任何一个生物系统都不可避免受到一定的随机干扰.此外,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存在许多随机因素.因此,在进行传染病建模时,考虑随机扰动的影响能够更准确的揭示生物系统的规律.本文建立并分析了三类具有随机扰动的传染病模型.第二章研究了一类具有比例接种和时滞的随机周期SIVS传染病模型,该模型假定疾病的传染率受到白噪声的扰动.首先证明了系统全局正解的存在唯一性,进而
我国各民族的文化差异很大,因此民间音乐元素的种类和形式也非常繁多。多年以来,中国的作曲家们一直在不停尝试将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东西方传统或现代的作曲技法相融合。例如中国近现代出现的新的戏曲音乐形式“新歌剧”,便是作曲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与西方音乐表现体裁的优秀结合。《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等经典的作品证实着我国音乐家们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创新尝试。而笔者便是从中获得
背景神经炎症是导致C1型尼曼-匹克病(Nieman-Pick disease type C1,NPC1)神经系统受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NPC1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NPC1患者和Npc1-/-小鼠脑内均观察到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激活后的胶质细胞分泌并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参与神经炎症的发生发展,最终引起神经元损伤。现已知miRNA可以通过调控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参与神经炎症的调控
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度他雄胺与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出血量的影响程度。为临床中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我们从PubMed、EM
天然3-异戊烯基和3-香叶基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桑科植物中,根据文献报道该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如:抗氧化,抗肿瘤,抗炎,抗菌等生物活性。因此展开这类化合物的全合
近年来,“一对一教学”愈来愈受来华汉语学习者欢迎,其发展规模在逐渐增大。然而,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却明显不足,诸如目前教育机构中的一对一教学的实际教学情况、习得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都亟待切实而深入的调查与分析。2019年,笔者在沈阳长城汉语学院担任了为期一年的“一对一”对外汉语兼职教师,本论文是根据本人对美汉语学习者的教学实践、对这一机构内师生的详细调查、以及对一对一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撰写而
公平,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追求,是衡量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尺度,对公平的向往是人类追求幸福的需要,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尤其是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以来,实现社
求解边度量生成集及边度量维数是图论和组合优化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边度量维数是近些年提出来的研究对象.给定一个连通图G=(V,E),顶点w∈V到边e=uv∈E的距离定义为d(w,e)=min
具异戊烯基或香叶基的查尔酮天然产物主要分布在桑科、豆科、菊科、蝶形花科、伞形科等植物的根、茎、叶之中,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癌、抗疟疾等生物活性。本论文设
矿井通风是保障矿井安全开采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但随着开采规模的扩大,矿业开采趋势向着高海拔和地下深井的两个方向发展,如此便导致开采环境的改变,即在高海拔矿井中大气压下降,深井开采中大气压增加,导致了井巷摩擦阻力系数相应的增加和减少,也造成摩擦风阻的变化,使得通风系统与浅井开采存在相异性。因此研究大气压力对摩擦阻力系数变化的影响,对提高高海拔开采和深井开采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