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接入协议设计和仿真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q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构架,丢弃了传统的由基站唯一固定小区机制,提出了以移动终端为中心的虚拟小区的概念.但是,这些新的思路并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来源于现有移动通信系统运营过程中的优化手段和对性能瓶颈突破的需求.在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提出之前,光纤拉远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软切换和宏分集提供了性能提高的方向,分布式无线覆盖淡化了小区的物理概念.CDMA网络的前向链路所能支持的最大移动终端数目和反向链路所能支持的最大移动终端数目不同.一般而言,CDMA网络容量取决于反向链路的容量,即上行链路的容量.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正好能提高反向(上行)链路的能干比,所以能提高整个CDMA通信系统的容量.这在用户数目不断增长的今天具有巨大的意义.该文初步设计了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接入协议,运用软件工程推荐的面向对象方法建立了各个节点模型,利用节点模型搭建了仿真网络.最后,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一些关键的系统参数,例如移动终端的个数,天线单元的个数和接入门限,以及处理节点处理信号采用的分集方式,进行仿真来观察这些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行影响因子的比较,并且提出了几种对移动终端业务分布不均时的控制方法.进一步的目标是提出这些控制方法的具体步骤,利用仿真的方法进行验证.
其他文献
现代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对处理性能的高要求使得大规模实时并行信号处理广泛应用.超高速的多处理器阵列信号处理过程中,运算复杂、计算量大,而且都是多个任务、多个事件的并行
该文主要研究全IP无线移动通信网中的无线多址接入技术.全IP网络可节约成本,提高可扩展性、灵活性,并使网络运作更有效率.可支持IPv6、解决IP地址的不足并实现移动IP,因而近
可信计算概念的提出以及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的规范的制订,为将来计算环境的安全性提供了保障,针对PC平台主要是程序运行和文件加密保护两方面。目前IBM等公司已经推出了作为可信
本文研究了用近场扫描技术测量超低旁瓣天线时,几种主要误差源对天线性能指标的影响及相应的补偿方法。 本文首先对近场测量技术的背景和现状进行介绍,给出了近场扫描的基础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广播电视管理和维修部门对电视信号场强测量仪器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首先是在数字显示测量数据的基础上图形化显示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