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应用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指导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以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作为检测指标的可行性,以指导临床更好的进行液体复苏,防止液体复苏的超负荷,提高感染性休克的救治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重症医学科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纳入标准:(1)经诊断符合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联席会议制定的感染性休克诊断标准;(2)病历资料齐全;(3)感染性休克确诊6h以内;(4)属于治疗方案适应症;(5)年龄18岁-85岁。排除标准:(1)妊娠;(2)年龄<18岁或>85岁;(3)不可复苏的临终状态或预测24h内死亡;(4)操作未得到患者或家属同意;(5)病历资料不全;(6)合并严重心脏基础疾病、急性心梗或心源性休克。入组患者57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2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27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CVP,PaO2/FiO2,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实施相应的液体复苏策略。监测治疗前及治疗6h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VP,PaO2/FiO2,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以及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天病死率,6h液体平衡情况。比较两组数据有无差异。所收集资料录入SPSS 17.0软件,数值变量应用T检验、分类变量使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h后CVP,PaO2/FiO2均有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明显下降,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实验组CVP和PaO2/FiO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相比对照组均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6h液体平衡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28天病死率分别为33.3%(10/30)和40.7%(11/27),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是一项可行的监测指标,辅助液体复苏可有效降低液体平衡量,避免新发液体超负荷。2在感染性休克治疗时,监测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辅助液体复苏能够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改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