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中国金融市场上有两大创新:暨在3月31日推出股票市场上的融资融券试点业务后,4月16日推出了首只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合约。这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上卖空套利时代的来临。本文借着这一契机,通过梳理国内外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以及AH股价格差异等的文献,结合中国内地融资融券及股指期货等交易数据,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采用时间序列及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分别实证分析了中国融资融券对股指期货市场上期现套利和跨期套利空间以及AH股套利价差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对于期现套利,长期来看融券会使套利价差空间降低,而融资则使套利价差空间增加;对于跨期套利,融资融券对其套利价差空间没有显著影响;对于AH股价差来说,整体上来说,有融资融券功能的AH股价差比没有融资融券功能的AH股的价差要小,而具体来说融资会增大AH股的价差,融券会减小AH股的价差。本文的主要贡献为针对期现套利,跨期套利还有AH套利的三种套利方式,系统地分别构建了三个计量模型来检验融资和融券对其套利空间的影响,由于国内的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开始的时间并不是太长,所以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针对此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就更少了。而本文的研究结果,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正确了解融资融券的风险,理解与其有联动性的金融产品的定价规则,提供投资策略性的参考;另外一方面可以给中国的金融管理层对是否进一步深度推广融资融券政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决策支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