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近年来达芬奇外科手术系统的引进解决了很多传统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极限,但与传统腹腔镜类似,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特殊体位和二氧化碳气腹对患者的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谵妄均产生较大的影响。故本研究主要观察脑电双频指数联合肌松监测的应用对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及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7月择期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00例,年龄65~8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 I-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联合肌松监测组(AA)和常规麻醉组(AC),每组50例。AA组,丙泊酚以BIS值40~60为目标靶控输注(TCI),用肌松监测反馈仪闭环输注顺式阿曲库铵;AC组,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及麻醉经验进行麻醉深度的维持和管理。气腹建立后,所有患者采用40°Trendelenburg体位。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插管后即刻(T1),气腹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手术结束时(T5)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峰压(PPeak)、PETCO2和血气分析结果;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用量和血管活性药的使用情况;记录患者术后拔管时间、麻醉后治疗监护室(PACU)停留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2h、24h、48h、72h对患者进行谵妄分级(CAM)量表评分评定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并进行 Ramsay镇静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于手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5天采集患者血液检测其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S-100β的含量。 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AA组和 AC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和补液量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 (2)生命体征的变化:T1、T2、T5时AC组MAP和HR明显高于AA组(P﹤0.05);T3、T4时AC组MAP明显低于AA组(P﹤0.05)但HR无明显变化;与T0时比较,T1、T2、T5时AC组MAP和HR明显升高(P﹤0.05),T3、T4时AC组MAP明显降低(P﹤0.05),且AC组不同时间点MAP和HR波动较大;与T0时比较,T1~T5时AA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MAP和HR波动较小; (3)术中气道压的变化:与T1时比较,T2~T5时两组患者PPlat和PPeak明显升高(P﹤0.05),T2~T4时AC组PPlat和PPeak明显高于AA组(P﹤0.05); (4)术中血气的变化:T2~T5时两组患者PETCO2、PaCO2明显升高,pH明显降低(P﹤0.05); (5)AA组术中丙泊酚和顺式阿曲库铵的用量明显减少,两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的使用例数无明显差异; (6)AA组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C组(P﹤0.05); (7)与AC组相比,AA组术后2h和24h PO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AA组术后72h内总的POD发生率降低(P﹤0.05); (8)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的血清IL-6、TNF-α、S-100β浓度在术后即刻、术后1d、术后5d均明显升高(P﹤0.05);与AA组相比,AC组的血清IL-6、TNF-α、S-100β浓度在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1d、术后5d均明显升高(P﹤0.05)。 结论: 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中,采用脑电双频指数和肌松监测联合管理,能减小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气道压波动,减少全麻药物用量,明显缩短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排气的时间及住院天数,改善患者的麻醉苏醒质量,并降低其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