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炎症指标对于预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 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患者术后复发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0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收治的216例行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NMIBC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预后相关分析。依据术前一周内的血常规结果求出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LMR),并统计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值。通过中位数法确定各项外周血炎症指标的最佳临界值,将其分别分为高、低值组;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NLR、PLR、LMR及FIB四项炎症指标与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关系,比较各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RFS);利用Cox回归模型确定影响NMIBC患者术后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结果:通过中位数法确定NLR、PLR、LMR和FIB的最佳临界值,分别将患者分为高、低值组。其中,高NLR组患者比低NLR组的肿瘤分期更高、肿瘤分化程度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LR组患者比低PLR组的肿瘤分期更高、肿瘤直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LMR组患者比高LMR组的既往吸烟人数更多、肿瘤数目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FIB组患者比低FIB组更高龄、肿瘤分化程度更差、肿瘤数目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NLR、LMR、FIB与NMIBC患者术后RFS密切相关;且高NLR及高FIB组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均显著低于低NLR及低FIB组;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高、肿瘤分化程度差及NLR≥2.4、FIB≥3.0是影响患者R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较高的NLR和FIB值是NMIBC患者行TURBT术后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有望成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