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火灸理论与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青海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yaojing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四部医典》等藏医药古籍文献中可以明显地看出藏医火灸疗法已在公元8世纪形成了较完善的理论体系,但是,由于时光的流逝和各种社会原因,当今从事藏医药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者缺乏对口传身教式的医术传承,至今还停留在火灸理论的学习与讲述层面上,可见火灸的实际利用价值也日趋遗失。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为容貌不愿使自己皮肤遗留一丝伤疤,导致患者不愿接受火灸治疗,因此致使这项特殊的治疗方法日渐淘汰和失传。但是根据火灸疗法的作用机制和临床疗效显得要比其它外治方法更值得接受,所以作为藏医药科研人员本人觉得要加强研究火灸对人体起到治疗作用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等。将火灸的理论与实践技能进一步完善,使得当今人们能够名副其实地接受火灸疗法,临床实践证明火灸疗法对疾病的作用与疗效,这不仅是我们藏医继承人的责任,也是研究这篇论文的主要目的。本论文用现代文献学的相关理论搜集、分析、推理和归纳藏医药经典文献,从文献学的角度主要研究火灸的定义、类型、特点、作用机制、临床疗效、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四部医典》专载的特殊火灸穴位、灸治方法、疗效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研究初步得出10种幻化灸是通过咒语、因果缘起、灸物实性、灸位、热能等起效,12种烙灸和艾灸则是通过因果缘起、灸物实性、热能、灸位来起效;对艾灸的材料而言,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根据穴位而言,穴位是隆等三因和脏腑等各患病部位之脉络聚合处、躯体的穴位可进行火灸的部位。穴位可分为背部穴位和前部穴位、头部和四肢以及指关节穴位。背部穴位是脉络聚合处,前部穴位是灸位汇聚处,头部和四肢以及指关节穴位大部分是脉络聚合处。艾灸作为一种适宜刺激,作用于穴位,通过经脉的传导,而调节机体脏腑器官功能。艾灸的作用机理其一是由燃艾时所产生的热能源刺激神经后起到驱寒的作用,其二是依托三大基因与人体基质之间的互依关系通过刺激三因从而起到治疗人体基质的病变,其三是通过灸治具体的病变部位使艾灸产生的热能直接作用于病变位从而起效,其四是在三大基因的病变路径中通过刺激“隆”和“培根”的路径而起效,其五是根据幻化灸和烙灸等23种灸物实性的差异等调整机体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以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总而言之,艾灸治疗疾病时产生温热效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艾疗实质是一种温热刺激的结果,通过刺激皮肤感受器,激发调整神经系统机能。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
其他文献
社区居民自主参与社区事务的程度是衡量社区建设成就的一个指标 ,也是影响到社区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调查表明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总体上较弱 ;居民与社区的利益关联
研究背景针刺是祖国医学几千年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针灸治疗疼痛类疾病有着独有的优势。一项调查表明:针灸优势病种有腰痛病、头痛病、项痹病、肩凝症、痛经、胃脘痛等等。在
虚拟仿真技术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将现实中的场景搬到具有沉浸感的虚拟环境中,可以实现与使用者的交互。文章通过探索虚拟仿真技术在图书馆漫游展示、读者借阅指
目的:本课题旨在研究参苏止咳方治疗以风盛挛急为核心病机的亚急性咳嗽临床疗效观察,并引入莱塞斯特咳嗽问卷(LCQ)和咳嗽症状积分表分别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咳嗽症状进行评估
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立地条件,土壤发生发育过程影响着土壤的各属性特征,目前,有关土壤属性对烤烟品质影响的研究文献较多,但鲜见关于土壤发生发育过程对烤烟香型品质影响的
陶瓷喷墨打印技术是国内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非接触式数字印刷技术,与其他传统印花技术相比它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产品逼真细腻、快速实现个性化设计与制造、自动化程度高等
目的:1、比较新疆维、汉、哈族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差异,进一步探讨新疆维、汉、哈族罹患西北燥证冠心病患者与非罹患西北燥证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异同。2.探寻西北燥证与新
目的:1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近年来痛泻要方治疗IBS的文献特征和规律,预测文献的发展趋势,为IBS的中医药治疗提供临床和科研参考。2试通过新生母子分离-慢性不可预知性多重
为促进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向实体化、市场化、集团化方向转型,2017年以来,地方各级政府加快推进"实体类"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尤其是市级投融资平台转型取得较大进展。但调研显
目的:哮喘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近年来世界各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哮喘患者多于5岁前发病,这个年龄段的患儿多以间歇状态为主。西医学认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