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态系统消解沼液的潜力及风险评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hz3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发展,畜禽粪尿和冲洗用水过度集中并大量无序排放,不仅严重污染临近水体和周边环境,还直接影响畜禽养殖的防疫卫生,制约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目前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处理途径中,特别是在循环经济的倡导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利用沼气发酵工艺将畜禽粪污进行生物质能转化,已经成为最具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方法之一。但是,沼气工程大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沼气发酵的尾产物沼液的处置问题,因为沼液是富含COD、BOD、SS、总氮、氨氮、总磷等的有机污染物质,而仅作为当地肥料使用远不能满足对源源不断并且日益增加的沼液的处理需求。特别是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日产沼液达一、二百吨的情况,如何处置沼液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因此,本研究根据我国南方稻田遍布的现实条件,试图在维持和促进水稻优质高产和确保土壤质量健康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充分利用稻田湿地生态系统和水稻生产对沼液的消解和净化能力,建设和开发水稻粮食生产和沼液处理相结合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然而,水稻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量沼液投入到稻田,到底会不会给水稻生产带来风险,并给水环境、土壤肥力、土壤环境质量健康、土壤微生物生态等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必须回答的问题。本文以养猪场沼液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和大田试验,探讨了沼液的自净及其在稻田生态系统消解净化过程中对水稻生产和环境的影响,研究了沼液淹灌过程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态的变化规律;分析和监测了稻田消解沼液过程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安全以及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为全面了解水稻生长和稻田生态系统对沼液的响应规律,分析稻田生态系统消解沼液的潜力,优化沼液排放模式提供理论与技术依据。主要结论有:1、沼液自净过程的研究表明,静置条件下沼液自身的生境条件对微生物生存不利,严重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削弱了微生物的自净能力。沼液的自净作用主要依赖于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化学过程。施灌到稻田以后,在微生物、作物等生物因子的参与下,大大强化了沼液的消解、净化过程;在沼液灌后12天内,田面水N、P、CODMn浓度基本可达到空白对照田的水平。在本试验的传统水稻种植区,由于稻田犁底层发育良好,施灌沼液引起的地下水铵态氮污染风险不大,4倍N沼液处理田块(2400 t ha-1的沼液用量)的地下水NH4+-N浓度小于常规化肥N用量的田块。施灌沼液不会导致当季地下水硝态氮浓度超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施灌沼液对当季地下水CODMn的浓度的影响不显著。2、大量施灌沼液使土壤氮、磷含量提高,土壤氮、磷含量与沼液施灌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腐殖化强度无明显增强;所用沼液没有对土壤过氧化氢酶与蔗糖转化酶活性产生明显影响;土壤pH、水溶性盐电导率与沼液施灌量显著正相关,施灌沼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的酸碱性,但还远不足产生盐害。3、沼液淹灌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增加,而PLFA总量有下降趋势;细菌、真菌、好氧菌的特征脂肪酸总量所占比例基本保持不变。土壤中放线菌、甲烷氧化菌、硫酸盐还原菌的特征脂肪酸总量和所占比例均有显著下降;土著优势种群结构长时间保持稳定,表明稻田土壤微生态具有较强的调整内部种群结构的能力,较快适应沼液淹灌环境;水稻土微生态区系中共有的优势特征脂肪酸总量的判别分析结果表明,0.5倍N至等N沼液灌溉量对土壤优势微生物的影响最小,1.5倍N沼液灌溉量尚不会破坏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区系构成。4、现有沼液施灌水平下(最大沼液灌溉量为2400 t ha-1),土壤重金属含量未因施灌沼液有显著提高,土壤中重金属均符合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5、水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倍N沼液处理的产量最高,当沼液用量达到4倍N处理时出现倒伏等现象,虽然产量较常规化肥处理没有下降,但边际增产效应下降;施灌沼液处理的稻谷中重金属含量与空白处理以及正常化肥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沼液施灌量的增大未对稻谷中重金属含量产生显著影响。稻谷中重金属含量未超出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标准(GB/2762-2005)。随沼液用量增加,稻谷胶稠度、赖氨酸含量下降,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影响效果不明显。6、做为处理废水为目的的稻田湿地生态系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确保水稻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单位面积的沼液负荷量,而且不仅要保证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安全,还应该避免土壤退化,防止土壤生态遭到破坏以及土水环境遭到污染,保障稻田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转。但在稻田生态系统中,针对沼液的粮食产量、微生态承载量和环境承载量三者并不完全一致;如何确保水稻持续高产和品质稳定的条件下,尽可能地协调三个目标优化组合,构成了稻田湿地生态系统消解沼液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本研究对试验地区沼液的施灌量的优化做了初步探讨,提出两种优化方案:方案1,以水稻产量最大为优先目标,环境安全最大承载量为第二目标,生态安全最大承载量为第三目标。产量最高的2倍N沼液处理为最优,既能保障水稻产量、品质安全,又不对稻田生态、环境产生破坏,水稻种植期的沼液总共承载量折算为1200 t·ha-1;方案2,以环境安全最大承载量为第一目标,粮食安全最大承载量为第二目标,生态安全最大承载量为第三目标。则4倍N沼液处理为最优,既能维持粮食稳定高产,又满足消解容量最大化的沼液处理目标,水稻种植期的总承载量折算为2400 t·ha-1。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 (AL)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建立实时定量RT PCR方法 ,检测了 10 8例AL患者和 2 3例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WT1基因及内参照 β 胆色原脱氢酶 (
合成了一种含磷羟基的活性单体含膦丙烯酸(PHEA),PHEA与聚乙烯醇(PVA)水溶液混合,成膜后得到高透明柔性的PVA/PHEA薄膜。采用1HNMR、FTIR分别表征了PHEA和PVA/PHEA薄膜的结构
基于不同分辨率(2,8,16m)遥感数据(GF-1),分别运用最大似然法、马氏距离、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4种分类方法,结合光谱与纹理特征对南疆盆地4种主栽果树(核桃、红枣、香梨和苹
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是党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党员的党性修养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大学生党员是新时代未来的建设者,也是党的未来干部人选,更是推动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肩膀上担负着建设祖国的巨大责任。大学生党员正处于思想政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自觉提升其党性修养,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为关键。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
1931年在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形,新中国的开国领袖群体是在瑞金孕育的。日趋成熟的组织形态
建筑装饰是建筑中带给人们直观感受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愈发向着科技型,环保型,多样化方向发展。本文综合近几年建筑装饰的发展历
建立了衍生化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水泥早强剂中三乙醇胺含量的方法。以丙三醇作为内标,采用HP-5毛细管柱分离样品,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测定三乙醇胺含量。三乙醇胺在0.2~5.0m
石油磺酸盐作为油田化学驱油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因其生产成本低、与油藏配伍性好、界面活性高等特点,在诸多驱油助剂中占有重要一席。石油磺酸盐一般经由(石油馏分与
本文以大型浅水湖泊-太湖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观测采集和实验室观测研究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太湖水体CDOM的吸收特性、时空分布、来源(藻降解和河流输入)和去除(光化学降解
本文首先简要概述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并试图对二者的共性进行分析,然后介绍思想政治工作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被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