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桩基作为一种具有高承载力,控制沉降变形小的基础,现如今已被广泛采用,具有成熟的工艺和普遍适用性。但目前大多工程单桩承载力基本设计在千吨以下,对于超过千吨的高承载力桩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研究体系,且缺少针对于高应力条件下桩体承载特征研究的实际工程案例。本文以银川地区某超高层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静载荷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高承载力摩擦型桩的承载表现,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相关桩基础理论,研究桩基荷载传递机理,对比总结剪切位移法、有限单元法及荷载传递函数法各自优缺点,归纳出荷载函数法中符合高承载力摩擦型桩的桩基荷载—沉降计算步骤。(2)工程现场进行静载荷试验,实测桩基Q-S和S-logt曲线,分析得长度约45m、桩径1m的高承载力摩擦型桩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30833kN,该类桩在本地区能够发挥良好作用,承担较大上部荷载。(3)通过埋设钢筋应力计进行桩身内力试验,处理应力—应变数据得到桩侧摩阻力曲线,分析得到:桩侧摩阻力发挥曲线为二次函数曲线状;桩侧摩阻力最佳发挥段为桩身中下部30m~45m左右;3根试桩的侧阻力曲线变化相似,都在桩身某一位置出现并保持相对平稳趋势;桩侧摩阻力与土层性质存在相关性,实测各土层侧摩阻力值明显大于规范建议值,较规范比值为1.4~2.6倍,说明在该地区土层承载性状十分良好,使用高承载力摩擦型桩可承担大荷载,作为桩基中较优的选择之一。(4)利用Abaqus结合工程试验建立模型,进一步研究高承载力摩擦型桩承载机制发挥,得到:高承载力摩擦型桩侧阻先发挥,端阻后作用且桩侧摩阻力先至极限;桩端极限摩阻力大小为4180kN;单桩极限承载力下桩侧摩阻力为25820kN,端阻为4180kN,二者承担比列为86%和14%。进一步研究得到探究高承载力桩端阻对侧阻发挥具有强化效应:桩端土层使得桩端阻力发挥不同,桩端阻力大小会影响桩侧阻力发挥,普遍引起桩侧摩阻力提高,而提高幅度与桩端土层性质相关,桩端土层压缩性越低,极限侧阻力提高越大,即端阻对桩侧阻力的强化效应越明显。本文通过对高承载力摩擦型桩荷载传递机理、单桩极限承载力以及摩阻力发挥的分析,研究其作为桩基的承载性状,可为该类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价值。